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3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鄰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 用法 有些人往往只顧自己的方便、享福,不管別人受害或種種不便,常把自己的禍患轉移給別人,都可以說是「以鄰為壑」。 例句 政府決定蓋公用垃圾焚化爐,讓附近鄉里共同使用,可以避免引起以鄰為壑的抗爭。 典故 「以鄰為壑」原作「鄰國為壑」。戰國時魏人白圭,善於修築堤防、興修水利,為魏惠王所用。他曾經得意地說,他治水比上古時代的禹還厲害。孟子回答說:「你錯了!禹治水是讓水順著水道行走,把廣闊的四海作為水匯注的地方。今天你治水使用的方法是修築堤防,將本國的洪水導入鄰國,把它當成洩洪...
歷歷在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之稱。他曾經歷唐朝的開元盛世,後又因安史之亂,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晚年時,他在詩中追想開元盛世的種種,雖然已經過了多年,但仍舊記憶深刻,好像「歷歷在眼」,非常清楚明白地呈現在眼前。後來「歷歷在目」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表示清楚明白地呈現在眼前。出現「歷歷在目」的書證如宋.樓鑰《攻媿集.卷五三.西漢會要序》:「開卷一閱,而二百餘年之事,歷歷在目。」
南柯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生如夢,富貴得失無常。典出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例]公司倒閉後,他才覺得過去種種恰如南柯一夢,很不真實。
因噎廢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一書為戰國時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各記所聞論述而成,種種異說雜陳於書中,為雜家之祖。〈蕩兵〉一篇主要論述用兵的重要,為辯駁墨家非攻之說而作。作者認為,父母若從不鞭打小孩,便無法禁止孩子的叛逆頑劣;國家若沒有刑罰,便無法禁止人民的相互衝突;天子若不行誅伐,便無法禁止諸侯之間的的暴力相向。所以一些必要的懲罰不應該廢除,只是在運用時必須有技巧。在用兵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聖明君王應擁有可除暴安良的軍隊,而非不需要軍隊。假使有人在吃飯時噎死,就禁止天下人飲食;有人在乘船時溺死,就禁止天下人乘船;都是很荒謬的事!那麼,有人因為曾有君王用兵喪失國家,就想盡廢天下的軍隊,同樣是荒謬的事。那軍隊是不能...
高瞻遠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曉內外星分。」即言此人善以天象變化來推測吉凶禍福。其作〈觀象賦〉,即其觀察天象時,對人事變化所生的種種感慨。文中有「凝神遠矚,䚕目八荒」之句,原用以描繪凝神遠望,縱觀天下的姿態,而後「遠矚」一詞被截取出來,引申為眼光長遠的意思。這兩個典源一見「高瞻」,一見「遠矚」,後來被合用成「高瞻遠矚」,用來形容見識遠大。
披荊斬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荊、棘,二種多刺的草木。披荊斬棘比喻克服種種困難。如:「他披荊斬棘,辛苦奮鬥,終於有了今日的成就。」也作「披荊帶棘」。
實事求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譚嗣同《秋雨年華之館叢脞書.卷一.金陵測量會章程》:「且此會既為學問起見,尤不應有迎送寒暄種種虛文應酬,方為實事求是。」
數典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付戎狄,哪有什麼東西可用來貢獻呢?」景王聽了頗不以為然,於是細數從晉國祖先開始,周朝王室曾經贈予的種種賞賜,並責問籍談:「你的先人是負責掌管國家典籍的,為什麼你會忘了這些史事呢?」籍談聽了便無話可說。等荀躒與籍談離開後,周景王又評論籍談說:「我看像籍談這麼忘本的人,後代子孫應該不會有什麼出息吧!竟然會列舉一堆典故來評論事情,卻反而將自己祖先掌管典籍這件事給忘了!」後來「數典忘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忘本。
浮光掠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止是浮光略影2>,如有所見,其實腳跟未曾點地,故云:「盛唐之詩如空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3>種種比喻,殊不如劉夢得4>云「興在象外5>」一語妙絕。 〔注解〕 (1) 滄浪:嚴羽,字儀卿,一字丹丘,自號滄浪逋客。南宋邵武人,生卒年不詳。為文學批評家,論詩以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為上,且以禪說詩,清人王漁洋本其說而立神韻一派。著有《滄浪詩集》、《滄浪詩話》等。 (2) 浮光略影:浮光,物體表面反射的光。略影,即掠影,指一閃而過的影子。 (3) 「空中之色」諸句:嚴羽《滄浪詩話.詩辯》的原文作「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 (4) 劉夢得:劉禹錫(西元772∼846),字...
扶搖直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學宗旨是要人們超越世俗的價值觀,不要去計較那些是非、大小、有用無用等的判斷,因為這些都是人為的,並非恆常不變。人們如果一味計較這些,身心就會被牢牢綁住;要學著拋棄這種種的束縛,才能得到真正的放任自得,也就是莊子所謂「逍遙」的境界。為了引導人們能接受他的思想,莊子運用很多的寓言,來啟發人們。在〈逍遙遊〉中,莊子舉了一個鵬鳥高飛的寓言,說明人要先懂得「適性」,才能知道自己也有天生的長處,不會一味羨慕別人。在這個寓言中,莊子先說北海有一種鯤魚,大得不得了,後來這種魚變成了鵬鳥。鵬鳥也是大得不得了,奮飛起來的時候,張開翅膀像懸在天邊的雲。當時有一位專門記敘奇特事物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