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8.74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躍然紙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生,亦迷曉夢;魂為杜宇,猶託春心。滄海珠光,無非是淚;藍田玉氣,恍若生煙。觸此情懷,垂垂追溯,當時種種,盡付惘然。對錦瑟而興悲,歎無端而感切。如此體會,則詩神詩旨,躍然2>紙上。 〔注解〕 (1) 薛雪:西元1681∼1770,字生白,號一瓢,清蘇州人。是清代醫學家,也是詩、書、畫家,他的《一瓢詩話》是論詩名著。 (2) 躍然:活躍、生動的樣子。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於能固守城池及戰勝敵人者,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
音容宛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的聲音與容貌彷彿就在眼前。多用於對死者的弔唁之詞。[例]他默默看著「音容宛在」的輓詞,不由想起友人生前的種種
金科玉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完善嚴密的法律條文。後比喻不可變更的信條。《歧路燈》第一○三回:「他把他家裡那種種可笑規矩,看成聖賢的金科玉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或是古人這句話是有所為而言的,後人就奉了他做金科玉律,豈不是誤盡了天下女子嗎?」也作「金科玉條」、「玉律金科」。
焦頭爛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語譯3 .故事內容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 漢書。霍光傳:「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 .語譯 今多用以比喻處境十分狼狽窘迫。 .故事內容 <<無>>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狼狽不堪,進退兩難。 相反詞 一帆風順,左右皆宜,進退自如。 .例句 他最近為公司裡種種不順利的事忙得焦頭爛額。
借花獻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善慧至前,見王家人,平治道路,香水灑地,列幢幡蓋,種種莊嚴。即便問言:「何因緣故,而作是事?」王人答言:「世有佛興,名曰普光,今燈照王,請來入城,所以匆匆莊嚴道路。」善慧復即問彼路人:「汝知何處有諸名花?」答言:「道士,燈照大王,擊鼓唱令國內,名花皆不得賣,悉以輸王。」善慧聞已,心大懊惱,意猶不息,苦訪花所。俄爾即遇王家青衣,密持七莖青蓮花過,畏王制令,藏著瓶中。善慧至誠,感其蓮花踊出瓶外。善慧遙見,即追呼曰:「大姊且止!此花賣不?」青衣聞已,心大驚愕,而自念言:「藏花甚密,此何男子,乃見我花,求索買耶?」顧看其瓶,果見花出,生奇特想。答言:「男子,此青蓮花,當送宮內,...
潛在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目錄1 定義2 解釋3 中英文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係指在學校或班級教學活動中,有一些未經計劃或事先設計的活動,卻會暗中影響到學生目標達成的種種活動或經驗。 解釋潛在課程是一種非正式的、無計畫的、不明顯的學習,在學校教學活動中,例如:學校環境和組織特性、學校氣氛和文化、班級氣氛和文化、學生同儕文化、教師期望、師生互動等等,深深影響學生學習經驗和成效,但它卻是隱藏的、難以預期的,不像在「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中,是透過一種有計畫和有目的的來引導學生...
任勞任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顏光敏《顏氏家藏尺牘.卷一.勞副都之辨》:「唯存一矢公矢慎之心,無慚屋漏,而闈中任勞任怨種種,非筆所能盡。」
德懷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再決定是否要改變立場或是仍舊堅持己見。進行第四回合調查:第四次問卷的內容,主要包括前三次問卷所獲得的種種資料。第四次調查的目的是要填答者參考上述資料之後,做最後的決定;最後調查的結果,要找出共同的看法或意見,以作為採用的依據。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德懷術英文關鍵字:Delphi technique 參考資料呂彥億(2008)。以德懷術建構國民中小學美術資優班入學鑑定模式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頁443。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鵬程萬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學宗旨是要人們超越世俗的價值觀,不要去計較那些是非、大小、有用無用等的判斷,因為這些都是人為的,並非恆常不變。人們如果一味計較這些,身心就會被牢牢綁住;要學著拋棄這種種的束縛,才能得到真正的放任自得,也就是莊子所謂「逍遙」的境界。為了引導人們能接受他的思想,莊子運用很多的寓言,來啟發人們。在〈逍遙遊〉中,莊子舉了一個鵬鳥高飛的寓言,說明人要先懂得「適性」,才能知道自己也有天生的長處,不會一味羨慕別人。在這個寓言中,莊子先說北海有一種鯤魚,大得不得了,後來這種魚變成了鵬鳥。鵬鳥也是大得不得了,奮飛起來的時候,張開翅膀像懸在天邊的雲。當時有一位專門記敘奇特事物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