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李幼鸚鵡鵪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幼新(李幼鸚鵡鵪鶉) 知名影評人,生於台北縣板橋。大學時代曾經唸過中原大學物理系以及淡江大學法文系。然而李幼新卻志在電影藝術,在台灣文藝思潮鼎盛的七○年代,李幼新與其他影評人一同齊名奠定了他在影評界的地位。李幼新早期以筆名「荷&菊」、「青藍紫」或本名發表作品。曾長期擔任志文出版社電影書籍的助理顧問,早期作品散見在『聯合報』、『自立晚報』、『世界電影』以及香港的電影雜誌『電影雙週刊』。八○年代後作品大多在『民生報』、『Fa電影欣賞雜誌』、以及長達三年『時報週刊』的「錄影帶消息」專欄。他亦曾任金穗獎、金馬獎、國片輔導金...
李幼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幼新(李幼鸚鵡鵪鶉) 知名影評人,生於台北縣板橋。大學時代曾經唸過中原大學物理系以及淡江大學法文系。然而李幼新卻志在電影藝術,在台灣文藝思潮鼎盛的七○年代,李幼新與其他影評人一同齊名奠定了他在影評界的地位。李幼新早期以筆名「荷&菊」、「青藍紫」或本名發表作品。曾長期擔任志文出版社電影書籍的助理顧問,早期作品散見在『聯合報』、『自立晚報』、『世界電影』以及香港的電影雜誌『電影雙週刊』。八○年代後作品大多在『民生報』、『Fa電影欣賞雜誌』、以及長達三年『時報週刊』的「錄影帶消息」專欄。他亦曾任金穗獎、金馬獎、國片輔導金...
王鼎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鼎鈞(1925年4月4日-),山東省臨沂縣蘭陵(今臨沂市蒼山縣)人,作家。目錄1 簡歷2 觀點2.1 寫作風格3 著作4 獲獎5 評價6 參考資料6.1 責任編輯 簡歷王鼎鈞(1925年4月4日-),山東省臨沂縣蘭陵(今臨沂市蒼山縣)人,台灣當代散文作家,曾用筆名方以直。創作以散文為主,其它還有詩、小說、劇本及評論。現旅居美國紐約,專事寫作。王鼎鈞生於一個傳統的耕讀之家,從小就接受中國古典文學的薰陶,幼年時受沈從文作品影響,立志寫作;也受夏丏尊影響,立志幫助文學青年。14歲開始寫詩,16歲嘗試評論「聊齋誌異」,19歲在...
李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題大多環繞在現代人的情愛和性愛問題上,對於青年男女在社會轉型期所碰到的性心理問題和道德問題多所著墨。筆名「李昂」便是借用母親的姓氏「李」,「昂」則是希望可以昂首挺胸的意思。李昂14歲初二的時候,即開始創作第一篇小說。16歲開始寫<花季>,次年發表於《中國時報》副刊,並入選爾雅年度小說選《五十七年短篇小說選-十一個短篇》,此後以才女之姿進入文壇。文化大學哲學系畢業後,赴美奧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攻讀戲劇碩士。1983年,李昂以「殺夫」獲得聯合報中篇小說首獎,「殺夫」以台灣農村生活為背景,探討人...
馬克吐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克吐溫出生 1835年11月30日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筆名 馬克•吐溫(Mark Twain)職業 幽默作家、小說家、文學家國籍 美國流派 歷史小說、非文學、諷刺小說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塞姆•朗赫恩•克列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雖然其家財不多,卻無損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其交遊廣闊,威廉•迪安•豪威爾斯、布克•華盛頓、尼古拉•特斯拉、海倫•凱勒、亨利•羅傑...
羅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仁存隨學校前往台灣,直到1988年才再度踏上故鄉的土地。羅門曾經說過,他在開始寫作的時候取羅門做為筆名,主要就是為了紀念母親,因為母親姓羅。他和母親最後一次見面是在1948年去台灣之前,等到40年後重返海南時,才得知母親已經故去20多年了。童年時代就遠離故鄉,少年時代又一個人前往異地,羅門把對母親、對家鄉的懷念寫在詩裡,用詩句訴說永遠的鄉愁。1954年處女詩作〈加力布露斯〉於《現代詩》上發表,1955年加入藍星詩社,1962年與蓉子合編《藍星詩頁》,1973年獲得榮譽文學博士學位。雖然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受注目的詩人,...
潘希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歷經整併,最後併入現在的浙江大學),大學期間,受業於詞學大師夏承燾門下,飽讀中西文藝作品。「琦君」筆名的由來,是因夏承燾老師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稱。中日戰爭期間,父親潘鑒宗與母親葉夢蘭接連因病過世,琦君遂成潘家支柱。1941年,大學畢業,任教於上海匯中女中。1943年,返鄉任教於永嘉縣中(今溫州二中)。1945年,抗戰勝利回杭州,任教於母校之江大學,兼任浙江高院圖書管理員,而後轉入蘇州法院擔任機要秘書,開始了往後數十年,在司法界與教育界並行的工作。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擔任高檢處...
張曉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文學觀點4 評價 生平9502123駱彥伶編輯張曉風(1941年3月29日-),台灣女作家,江蘇銅山人。筆名為曉風、桑科、可叵。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隨父母遷台,1952年入學北一女中。1954年舉家遷往屏東,就讀屏東女中。肄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中文系。曾任教東吳大學、香港浸會學院、國立陽明大學。自陽明大學創校以來,一直擔任該校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她是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得主,十大傑出女青年。作品曾入選台灣中學的中文教科書。 著作《給你,瑩瑩》...
張我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張我軍(1902年10月7日-1955年11月3日),作家,在台灣台北縣板橋市出生長大,祖籍清帝國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原名張清榮。筆名一郎、野馬、M.S.、廢兵、老童生、劍華、以齋、四光、大勝等。他是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導火線引燃者。張我軍與當時旅居北平的臺籍菁英連震東、洪炎秋、蘇薌雨等並稱「四劍客」,作家龍瑛宗讚譽張我軍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張我軍始終反對運用方言於白話文寫作,曾指出:「我們日常所用的話,十分差不多佔九分沒有相當的文字。那是因為我們的話是土話,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是大多數佔了不合...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87530209981.[編輯] 張愛玲研究1944年5月,《萬象》月刊第三年第十一期發表了傅雷(筆名迅雨)的《論張愛玲的小說》的評論文章,成為評論張愛玲小說評論文章的奠基之作。胡蘭成曾經於1945年5月在《雜誌》月刊發表對張愛玲小說的評論《評張愛玲》。1961年,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文學系教授夏志清出版《中國現代文學史》,高度評價張愛玲,認為《金鎖記》「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出色的中篇小說」。[編輯] 逸聞• 張愛玲在上海時,好奇裝異服。當時在上海漫畫家文亭所繪的「上海女作家三畫像」中 ,給同時期在上海活躍的著名女作家蘇青和潘...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