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施叔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點3 著作4 評價5 引用參考 生平施叔青是台灣鹿港人,1945年出生,她的父親對兒女教育採取開放態度。施叔青的姐姐施淑早期寫小說,後來從事文學研究,是著名的教授,施叔青和筆名李昂的妹妹施叔端則在文學創作領域裡享有盛名,在台灣文壇上,施家三姐妹的影響相當大。施叔青初中時代,就閱讀「創世紀」現代詩刊,深深著迷於台灣詩人瘂弦、洛夫的詩。她常常在臨睡前把紙筆放在蚊帳外邊,有了文學構想就打開蚊帳及時寫下。十七歲那年,以處女作《壁虎》登上台灣文壇,台灣著名小說家白先勇把她早期小說中的夢魘鬼氣和唐朝大詩人李賀的...
歐陽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三時,與同班同學白先勇、王文興、陳若曦、李歐梵、劉紹銘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開始以「歐陽子」的筆名在《現代文學》寫小說。於1961年畢業後,在臺灣大學外文係任助教,次年赴美,獲愛荷華大學小說創作班碩士學位,後又入伊利諾大學進修文學課程。1965年隨夫定居德克薩斯州,直至今日。歐陽子在創作和評論兩方面都令人刮目相看。代表作品為小說集《那長頭發的女孩》和《秋葉》,散文集《移植的櫻花》、評論集《王謝堂前的燕子》、譯有《第二──女人》,編有《現代文學小說選集》。 創作特色:一九六○年代,有「心靈藝術家」之稱的歐陽子,在小說...
魯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
梁實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評價:4 資料來源5 責任編輯 生平:梁實秋(1903年1月-1987年11月3日),號均默,原名梁治華,字實秋,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華人世界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祖籍中國浙江杭縣(今餘杭),出生於北京。1915年夏,考入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即今清華大學之前身);1923年8月赴美留學,專攻英語和歐美文學,受到白璧德新人文主義的影響;獲哈佛大學英文系哲學博士學位。1926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國立東南大學(後改為中央大學、南京大學)、青島大學(...
幾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寫作風格/觀點3 作品4 評價5 相關網頁 生平 本名廖福彬(1958/11/15~ ),筆名幾米,台灣著名繪本畫家。筆名來自其英文名字Jimmy。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曾於廣告公司工作十二年,後來為各種出版品畫插畫。因個性較為害羞內向,不擅長用言語表達,因此將情感、思緒藉由「繪畫」傳達。 寫作風格/觀點 作品風貌多變,創作力豐富。幾米的故事引領著每位讀者,看到並相信世界上的美與善,卻也同時反應了現代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因此...
林亨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創作觀點4 連結 生平  筆名亨人、桓太,1924年12月11日生於台灣當時為「台中州北斗郡北斗街」的外祖母家。年少時常陪伴母親去外祖父墳前祭拜,墓碑上除外祖父名字還刻上了「詩人」頭銜,對林亨泰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覺得「詩人」是一個偉大而特別的稱呼。  林亨泰十四歲準備投考台中一中前夕,母親因難產辭世,由其〈死去母親的幻影〉一詩可看出母親的辭世對林亨泰的衝擊。加上父親在百日內續絃以及繼母的別待遇,在林亨泰的性格留下至深的影響:沈默、不善言詞,卻對文學與沉思默想有著極大的喜愛。  高中時期的林亨泰對...
呂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實踐,都有相當大的影響。1934年,呂赫若自台中師範學校畢業,擔任峨嵋國小老師,並開始以呂赫若為筆名,創作文學作品。1935年,呂赫若的第一篇小說(牛車)於日本(文學評論)發表,當時他年方二十二,初試啼聲即備受文壇矚目。1936年,(牛車)楊逵的(送報伕)、楊華的(薄命),一起入選中國作家胡風所編的【朝鮮台灣短篇集-山靈】,成為最先被介紹到中國的台灣作家。1939年,呂赫若赴日本研究聲樂,他更深刻地體認到做為一個殖民地子民的悲哀,從而激發更飽滿的對抗能量。1942年返台,積極參項文化運動,加入由張文環所主編的(台灣文...
林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文學觀點4 評價 生平林泠,本名胡雲裳,一九三八年生,廣東省開平縣人。童年在西安和南京渡過,來臺後居處基隆。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畢業,美國佛吉尼亞大學博士,現任職美國化學界,主持藥物合成研究。筆名有李薺、若瀾、雲子。曾獲中國文藝協會「詩人節獎」。著有詩集《林泠詩集》、《在植物與幽靈之間》。 著作1.出版書籍1982年 《林泠詩集》,臺北:洪範。2003年 《在植物與幽靈之間》,臺北:洪範。2.期刊、報紙、散篇1994年 林泠主持、皮諾丘整理〈「現代詩」40週年座談(3)──面對詩人零雨、鴻鴻、   ...
茅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鴻,字雁冰。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現代作家、社會活動家。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都是他常用的筆名。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父親沈永錫,清末秀才,通曉中醫,是具有開明思想的維新派人物,頗重視新學,除聲、光、化、電和數學等自然科學外,也喜歡傳播進步思潮的社會科學著作。母親陳愛珠,是一位通文理、有遠見而性格堅強的婦女。茅盾10歲喪父,童年時代,就接受了母親所教的文學、地理和歷史知識。茅盾說,“我的第一個啓蒙老師是我母親”。茅盾...
林海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她的父親在她12歲時離世,剩下她與母親一起照顧三位妹妹和兩位弟弟,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與筆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結婚,後來主持《聯合報》副刊10年。以小說《城南舊事》(1960年)聞名,是關於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則小故事,曾改編成電影。純文學這個概念最先由林海音提出,提倡不含政治及商業目的地創作文學。她在1961年成立純文學出版社,創辦《純文學雜誌》,培育無數青年作家,她的名言是「有人得意,看背影就可以知道;有人失意,聽腳步聲就可以知道。」晚年為糖尿病、腦中風、肺炎所苦,2001年12月1日11時46分因器官...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