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49 ms
共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招呼聲。《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禮記.檀弓》:「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
匹夫之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進的時候要想到會得到獎賞,後退的時候要想到會受到處罰,這樣,就會得到應有的賞賜。如果前進的時候不聽命令,後退的時候不怕處分,那麼將會受到應有的懲罰。」到了出征的時候,越國的人都互相勉勵,表示服從。作父親的勉勵他的兒子,當哥哥的勉勵他的弟弟,作妻子的勉勵她的丈夫,大家都說:「這樣的國君,誰能不為他效死呢?」由於全體將士鬥志十分高昂,終於打敗了吳王夫差,滅掉了吳國。後來《國語》中的「匹夫之勇」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人有勇無謀。
|
無所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執政者是新上任的,不能發布號令。他的副手先縠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晉軍的三個統帥無法專權行事,想聽命又沒有上司下令,如此一來,大軍該聽誰的命令才好呢?所以這次戰役,晉軍必敗。」「無所適從」在此亦為不知聽從誰才好的意思。後來「無所適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多用來比喻處理一件事卻不知如何是好。
|
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族的後人仍然過著游牧生活,已車馬為家,逐水草遷徙。大約在唐朝初年,形成部族聯盟,此後或依附於唐,或聽命於東突厥,他們就是契丹。東突厥亡,回紇衰微,唐朝國事也趨於沒落,氣單逐漸向外擴張。唐末及五代初年,契丹不時南攻,擄掠不少漢人,在各地設置城寨州縣予已安頓。漢人開闢農田,種植穀物,設立冶坊,打造鐵器,還築房舍,建城邑,甚至有了買賣的市場,這些新生事物必然促使游牧的契丹民族產生一些變化。 建國契丹地區的漢人,少數避難而來者之外,大都多是耶律阿保機的戰利品,漢人的生產成果也幾乎由他獨自掌握。因此,耶律阿保機雖然只是一部酋長,...
|
過河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元史.卷一四二.徹里帖木兒列傳》載:元順帝時,徹里帖木兒廢除科舉制度,監察御史呂思誠反對,並加以彈劾,但順帝仍採納廢科舉之議。而參政許有壬也表示強烈反對且據以力爭。許有壬當初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後來升為參政。但他不但反對無效,元順帝還故意讓許有壬在詔令頒布時,跪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來折辱他。許有壬怕不聽命會遭來禍患,只好勉強贊成廢科舉。治書侍御史普化看到就譏諷許有壬說:「你是通過科舉考試的人,現在要廢除科舉制度,你又跪在第一個,真是過河拆橋啊!」許有壬聽了覺得很丟臉,就稱病不出門。後來「過河拆橋」用來比喻不念舊情,忘恩負義。
|
分庭抗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平起平坐,勢均力敵,旗鼓相當,互別苗頭反義:自甘雌伏,俯首聽命辨似: 庭,音ㄊ|ㄥˊ。庭院。不可寫作「廳」。 「分庭抗禮」及「平起平坐」都有地位相等的意思。 「分庭抗禮」側重於禮節對應的相等;「平起平坐」側重於地位衡量的相等。 分庭抗禮 平起平坐 辨似例句 ○ ㄨ 戰國時代各國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賢才,必是~,倍加禮遇。 ㄨ ○ 王老三作夢也沒想到,竟然有這麼一天能夠和老東家~。
|
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聲喧鬧、吵雜。如:「喧譁」、「譁眾取寵」。《書經.費誓》:「嗟,人無譁,聽命。」
|
教育的真善美規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重要的教育考慮。狹隘的教育使人目光如豆,無法掌握事物的全面意義,因而失去判斷的能力。這樣的人只能聽命行事,不適任領導和決定的任務,因而失去判斷的能力。三、「美」的規準─合自願性:有了合價值性和合認知性的教育內涵,還有待合自願性的教學藝術,整個教育活動才能畫上完美句點。這裡牽扯到「怎麼教」的問題。教學要達到美感要求有三個要點。第一、要了解兒童的身心成熟度(readiness)。微積分固然是重要的學問,拿來教小學生,卻是自苦也苦人;向小學生講解「節育計畫」的重要,則是另類深入不得,淺出不能,不合生活經驗的一種教育和生命浪...
|
痛心疾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壹12>。』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13>寡人14>。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15>。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願也。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秦桓公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道以伐晉,諸侯是以睦於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詩經.小雅.小弁》。
(2)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地轄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3) 惡:音ㄨˋ,憎恨、討厭。
(4) 二三其德:形容意志不堅,反覆無常。見「二三其德...
|
忘恩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受處分,安然在位。有一天,張敞派一名叫絮舜的捕官去辦案,絮舜心想張敞遲早會受到連累被免官,竟然不肯聽命,還在上班時間私自回家休息。有人勸他不要這樣,他居然說:「我已為張公盡了不少力,他現在只剩五日京兆可當了,為何還要幫他辦事?」這些話傳到張敞的耳朵裡,立刻將絮舜逮捕入獄,並判他死刑。行刑後,絮舜的家屬上告張敞審判不公,以小罪妄殺人命。一向欣賞張敞的宣帝將他從輕發落,免去官職,貶為庶人。幾個月後,京師的治安又再度變壞,冀州也有盜賊為亂。宣帝想起張敞在任時的功績,又派使者去接他進宮。張敞在前去的車上,寫下自己對絮舜之事的看法,準備呈給皇帝看。說自己一直待絮舜不薄,卻在他處境危險之時,怠忽職守,還...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