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隱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隱喻是指以具體的自然界之事實,隱約地比喻或類推兩個教概念間的相似性,但非兩者的同一性。一般來說只是「假定」、「推測」兩個教概念間存在著某種相類似關係,在未獲證實時,或許並無任何認知意義,但在證實後,便有其認知內容,可以從字面來加以解釋。
  教的本質意義,很難界定清楚,所以常藉隱喻來說明教的涵義,常用的如下:
  1.接生:意謂教就如產婆為產婦接生一樣,是由內而外的引出、發展,而不是由外而內的注入灌輸。教即啟發學生心智的歷程。此種隱喻假設人類具有先天觀念和原則,無法作客觀學理的核證或否證,只能當作一種教信念。此種隱喻源自蘇格拉底(Socrates, 4...
批判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批判教學(critical pedagogy)1.1 介紹1.2 批判教學的主張與目標1.3 註解 批判教學(critical pedagogy) 介紹批判教學,又譯批判教學論,源自於批判理論、解構主義和新馬克斯主義,強調教室應該成為一個智識抗拒(intellectual resist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教導培。《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三樂也。」
目標分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48年,美國心裡學會年會時,與會學者認為有必要為教目標進行界定,發展一些為測驗學者所能採用的共同性架構,以便用以規劃測驗的目的與內涵,也釐清教學與評量之間的關係。B.S. Bloom等人於是邀集三十餘個參加分類會議的成員,包括測驗編輯者、課程建構者、實務教師等等,進行教目標的建置與分類,並首先於1956年發表《教目標的分類:認知領域手冊》一書,他們發現,大多數的教目標都屬於認知領域,即事實之知。D. Krathwohl等人繼之於1964年發表《情意領域手冊》,而E. Simpson與A. J. Harrow等人則於1972年發表《技能領域手冊》。至此,歷時超過二十年,包含認知、...
Gagne, R. M. ; Briggs, L. J. ; Wager, W. W. (1992).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New York: Holt, Rinetart & hinston.
Anderson, L. W. & Krathwohl, D. R. (Eds.)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ew York: Lo...
菁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培養人才。為教界常用的題辭。如:「張老師花費畢生的心血,作菁莪,提攜後進,在教方面貢獻極大。」
的唯實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的唯實主義係哲學的唯實主義(realism)在教上的應用。唯實主義者以為感官知覺到的事物是真實的存在;人們感官所知覺到的外界實在,獨立於人們認知之外,不受心靈認知的影響。也就是說,人們的感官知覺提供了事物的真實知識。就歷史的發展而言,唯實主義在教上的涵意有三:即人文的唯實主義、社會的唯實主義與感覺的唯實主義。以下分別說明。
  人文唯實主義是西方文藝復興運動之後,人文學者對古典語文的研究形式化以後的一種結果。人文學者重視語文的形式,因而忽略了語文所代表的真實事物。人文唯真主義者強調語文必須配合語文所代表的事物一齊學習,配合社會的需求,學習語文所指陳的社會知識,以此人文唯實...
生態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態保就是自然生態保。自然生態為自然環境中,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為生存及族群繁衍持續生存的交互作用之系統。此系統若遭受過度之破壞而無法自行回復,則依賴此一生態體系之生物,其生存或族群之繁衍會受到嚴重之威脅,甚至於滅絕。因此,為了人類生存以及為了維持其有穩定性之生態環境,人類必須善用環境資源,合理管理自然生態,此謂自然生態保,亦稱自然保
  自然生態保是基於人類之福祉,其目的如下:(1)保護自然資源並作有計畫之經營利用,為持續經濟繁榮之良方;(2)保有穩定及良好之自然環境,藉以維持維生體系與優美之景觀資源;(3)保存生態環境中物種歧異度,藉以穩定與維持自然生態...
杜威教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常自稱其哲學體系為「經驗的自然主義」或「自然主義的經驗論」,但其所說的經驗(experience)與古典經驗主義者所主張的有別。杜威將經驗分為「直接的經驗」(Immediate Experience)與「反省的經驗」(Reflective Experience,二者並不對立,而是具有不斷循環的辯證關係。如兒童原來對那些東西可燃並不知道,若由開始燒紙張學習,發現紙很容易燃燒,就可形成紙是可燃的概念。杜威解釋,直接燃燒紙張的活動歷程是直接經驗,所形成的抽象概念則是反省的經驗。故反省經驗源自直接經驗,所形成的反省經驗具有在日後認知歷程中之指導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懷胎而生。《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下.桓帝懿獻梁皇后紀》:「后即無子,潛懷怨忌,每宮人孕,鮮得全者。」也作「孕毓」、「孕鬻」。
2.自既存事物中,醞釀出新事物。如:「孕革命的種子。」
選擇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選擇權(school choice)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教選擇權(school choice),又可譯為「學校選擇」,係指一項複雜的學生分派計畫,其目的在使每一個家長和學生都有選擇學校的自由與權利(吳清山、黃久芬,民84,頁2)。「教選擇權」是當代歐美教改革的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