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敝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新莽敗亡之後,光武帝劉秀即位繼承漢朝天下,這時公孫述也在蜀自立為王,由於屢次招降不成,因此光武帝就派吳漢率軍攻打公孫述。光武帝十二年十一月,吳漢的軍隊攻到成都城門下。公孫述不敵,被刺傷,扶著車子退回軍營,當晚就過世了。隔天其手下部將即向吳漢投降,吳漢卻下令誅殺公孫述的妻子兒女,將他的首級傳送回洛陽,並且放縱士兵在城中燒殺虜掠。光武帝聽到這個消息,下詔譴責吳漢。當時吳漢的副將劉禹也對他說:「成都城裡的老弱婦孺數以萬計,一旦放任士兵縱火搶奪,後果將不堪設想,光是聽到就讓人鼻酸。在一般人家裡儘管是殘破不堪的掃帚,也會當作價值千金的寶物來珍惜!何況他們都是我大漢的子民...
四面楚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 (2) 壁:駐紮。 (3) 垓下:漢代地名,在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漢高祖圍項羽於此。垓,音ㄍㄞ。 (4) 數重:好幾層。重,音ㄔㄨㄥˊ。 (5) 漢軍:指劉邦的軍隊。 (6) 楚歌:楚國歌曲。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項羽軍隊成員均為楚人,四面包圍的漢軍唱著楚國的歌謠,讓項羽誤以為漢軍已佔領楚地,連夜逃離垓下。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入石三分注音︰ㄖㄨˋ ㄕˊ ㄙㄢ ㄈㄣ漢語拼音︰rù shí sān fēn釋義︰比「入木三分」更進一步,故曰「入石三分」。見「入木三分」條。 01.唐.亞棲〈論書〉:「凡書通即變,……若執法不變,縱能入石三分,亦被號為書奴,終非自立之體。」
義憤填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東平陵人。先為大司馬,以恭儉收人望,平帝立,元后臨朝稱制,委政於莽,號安漢公。後假禪讓之名,篡漢自立,國號新,法令煩苛,光武起兵討之,王莽兵敗被殺,在位十五年。 (2) 蘊藉:含蓄不外露。 (3) 裂冠毀冕:比喻破壞傳統文化。冠、冕,中原民族所戴的帽子。 2、「填膺」: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詩(據《全唐詩.卷二一四.高適》引)睹君濟時略,使我氣填膺1>。長策2>竟不用,高才徒見稱。一朝知己達,累日詔書徵。羽翮忽然就,風飆誰敢凌。舉鞭趨嶺嶠,屈指冒炎蒸。北雁送馳驛,南人思飲冰。彼邦本倔強,習俗多驕矜。翠羽干平法,黃金撓直繩。若將除害馬,慎勿信蒼蠅。魑魅寧無患,忠貞適有憑。猿...
所向披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宴上,項羽欲殺劉邦未遂,後來項羽率兵屠咸陽城,殺秦降王子嬰,燒阿房宮,尊楚懷王為義帝,後又遣人殺之,自立為西楚霸王,種種舉措,大失民心,於是田榮、陳餘、彭越相繼起兵反對項羽。劉邦亦趁此時以為義帝發喪之名,揮師討伐,開始了楚漢戰爭。戰爭初期,項羽佔了優勢,後來劉邦鞏固關中,並極力籠絡諸侯,才逐漸轉敗為勝。項羽曾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但劉邦卻與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餘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又擅於調兵遣將...
孑然一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周煇《清波雜志》卷八:「兼渠孑然一身,無所依倚,處性不能自立。」
亦步亦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步亦趨」。見「亦步亦趨」條。 01.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五.書簡二.答矢野保菴書》:「惟望卓然自立,奮焉獨往,萬勿隨人步趨也。」 參考詞語︰一步一趨注音︰| ㄅㄨˋ | ㄑㄩ漢語拼音︰yī bù yī qū釋義︰猶「亦步亦趨」。見「亦步亦趨」條。 01.《文史通義.內篇五.古文十弊》:「嘗見名士為人撰誌,其人蓋有朋友氣誼,誌文乃倣韓昌黎之誌柳州也,一步一趨,惟恐其或失也。」 02.《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苦於自己在他背後,等閒望不著他的面目,就待一步一趨的趕上借問一聲,不想他愈走愈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使。如:「俾能自立」。《左傳.成公十三年》:「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楚辭.屈原.九章.惜誦》:「俾山川以備御兮,命咎繇使聽直。」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彊弩之末注音︰ㄑ|ㄤˊ ㄋㄨˇ ㄓ ㄇㄛˋ漢語拼音︰qiáng nǔ zhī mò釋義︰即「強弩之末」。見「強弩之末」條。 01.《漢書.卷五二.竇田灌韓傳.韓安國》:「安國曰: 『……且臣聞之,衝風之衰,不能起毛羽;彊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 02.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七言古詩,唯杜子美不失初唐氣格,而縱橫有之。太白縱橫,往往彊弩之末,間雜長語,英雄欺人耳。」 參考詞語︰強弩末注音︰ㄑ|ㄤˊ ㄋㄨˇ ㄇㄛˋ漢語拼音︰qiáng nǔ mò釋義︰猶「強弩之末」。見「強弩之末」條。 01.宋.陸游〈老境〉詩:「文章雖自立,亦已強弩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朝代名:(1) (西元前1122∼前256)周武王翦商至周赧王為秦所滅。前期都鎬京,史稱為「西周」,後期都雒邑,史稱為「東周」。 (2) (西元557∼581)北朝諸朝之一。鮮卑族宇文覺廢西魏主自立,都長安,後為楊堅所篡。史稱為「北周」,亦稱為「後周」。 (3) 唐朝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 (4) (西元951∼959)五代諸朝之一。郭威滅後漢所建,都開封。恭帝時,被大將趙匡胤逼迫讓位。史稱為「後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