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妄自尊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尊大,不如專意東方。」 〔注解〕 (1) 述:公孫述(?∼西元36),字子陽,東漢時人。王莽時述自立為蜀王,建都成都。遂又稱天子,號成家,盡有益州地,甲兵數十萬,後為吳漢所敗,被刺死。 (2) 鸞旗旄騎:上繡鸞鳥的旗子,持有旄旗的騎士。鸞,傳說中的一種神鳥,似鳳凰。旄,音ㄇㄠˊ,古代竿頭上飾有犛牛尾的旗幟。騎,音ㄑ|ˊ,指騎士、騎兵。 (3) 蹕:音ㄅ|ˋ,古時帝王出巡時,禁止行人以清道。 (4) 磬折:屈身如磬,以示恭敬。磬,音ㄑ|ㄥˋ,古代用玉石或金屬製成的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可懸掛在架上。數量不一,有單一的特磬,也有成組排列的編磬。 (5) 禮饗:按禮節以盛宴款待賓客。 ...
無能為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能為力」原作「無能為」。《左傳.隱公四年》記載,春秋時衛國發生弒君事件。衛莊公的庶子州吁十分受寵,又好勇鬥狠。大夫石碏(ㄑㄩㄝˋ)認為他是個危險人物,要衛莊公小心防範,但莊公不聽。後來州吁果真造反,和石碏的兒子石厚一起殺了莊公,自立為王。州吁為王後,一直不能收服民心,石厚便去請教曾任大夫的父親石碏,要如何穩定州吁的王位。石碏說:「請君王出訪外國就可以了。」石厚問要如何做,石碏又說:「目前衛國與陳國交好,出訪陳國便可。」於是石厚便隨著州吁到了陳國,石碏趕緊派使者到陳國,告知他們這二人是弒君逆賊,並說:「衛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意思是衛國弱小,我老臣年紀又大了,實在是沒有能力啊!請陳國...
反脣相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以滅亡,乃在於仁義不施,風俗敗壞。漢初還普遍存在秦朝敗壞的遺風,他舉例說:富人的兒子長大了就分家產自立門戶,窮人的兒子長大了就被招贅住到岳家。父親來借一把鋤地的農具,就露出施惠的表情;婆婆來拿個畚箕與掃帚,就在一旁說些斥責的話。媳婦和公公並坐,一點長幼尊卑的次序也沒有;受到婆婆的指責,就馬上回嘴還擊。這些都應該加以改革,用禮義來教化百姓,施行仁義、先王之道,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後來「反脣相稽」被用來指受到指責不服氣,反過來對對方加以計較、譏斥。一般通行的語形也作「反脣相譏」。
大逆不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乃自刎於烏江。〔參考資料〕 《漢書.卷八.宣帝紀》十二月,平通侯(陽)〔楊〕惲坐前為光祿勳有罪,免為庶人。不悔過,怨望,大逆不道,要斬。
學生次級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束縛,反傳統、反權威的作為,使得個人在同儕團體中獲得敬重。而且,青少年喜歡追求創新、發揮自我,追求自立自主,喜愛直接了當的活動,進一步追求自我表現。 中英文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學生次級文化英文關鍵字:Students’ Subcultures 參考資料陳嘉陽(2012)。教育概論(上冊),頁225。教甄策略研究中心。李佳玲(2002)。台中市國民小學學生次級文化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羅明星(2003)。國中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次級文化之比較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課程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tructional leadership)可說息息相關,教學領導不能孤立於課程之外,課程領導不能自立於教學之外,教學領導有助於課程的持續發展與改進,課程領導能夠強化教師教學行為效果的提升。只不過教學領導的發展要比課程領導為早,在1980年代初期即有學者霍林傑(P. Hallinger)和墨菲(J. Murphy)等人提倡教學領導,引起教育界很大的重視,研究文獻亦顯示,一所高效能的學校,其校長能夠負起引導學校學術發展方案、設定學校目標、檢視課程發展及評估教師教學表現和學生學習結果。到了1990年代、課程領導逐漸受到重視...
結構緊張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如:各類藥物、酒精成癮者、流浪漢。 伍、叛逆型若有一人全面否定現有文化目標以及其達成手段,而欲另自立一文化體系以及價值目標,即是叛逆型偏差;此一類型通常會招來原有文化的重大社會控制,但其反叛若成功,便可建立一組新的文化價值或者是社會結構。(註二)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結構緊張理論英文關鍵字:structural strain theory 參考文獻註1:吳易驊。圖解社會學。易博士 P.150註2:王振寰、瞿海源。社會學與台灣社會三版。巨流 P.83~P.85
獨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不倚靠他人而能自立。《荀子.儒效》:「而師法者,所得乎情,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獨立而治。」
八斗之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才高八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才高八斗」原作「八斗之才」。謝靈運是晉宋間的詩人,謝玄的孫子,襲封康樂公,後世又稱為謝康樂。謝氏是東晉以來的名門高第,謝靈運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才學甚佳,自幼就受到賞識,長大後極欲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後來劉裕代晉自立,國號宋,對於謝氏,劉宋雖仍採取拉攏的態度,實際上則漸漸地削弱謝氏的特權地位。謝靈運在政治上失意後,轉而寄情於老莊思想與山水景物之間。當時流行玄學思想,文學作品也以玄言詩為主,但受限於體材及作者才能,玄言詩被人評為平淡枯躁,即使點綴了幾句山水詩句,也難以改變其呆板的本質。直到謝靈運集中力量,刻畫山水景物,才為南朝詩壇開展新的氣象。他的山...
斯文掃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盡矣。楚漢之際,豪桀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後,然皆及身而絕。橫之志節,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虖!韓氏自弓高後貴顯,蓋周烈近與!」 〔注解〕 (1) 秦:國名。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平縣東南的槐里城。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2) 六國:指戰國時代函谷關以東的楚、齊、燕、韓、趙、魏六大國。 (3) 遺烈:前人遺留的功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