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潘希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詩、孟子、論語、唐宋古文等中國古典文學數年。1924年,唯一的親哥哥在北京因病過世。1928年,舉家遷居杭州。1930年,考入弘道女中。1935年,發表第一篇散文《我的朋友阿黃》於「浙江青年」雜誌。1936年,進入之江大學中文系就讀(之江大學後來歷經整併,最後併入現在的浙江大學),大學期間,受業於詞學大師夏承燾門下,飽讀中西文藝作品。「琦君」筆名的由來,是因夏承燾老師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稱。中日戰爭期間,父親潘鑒宗與母親葉夢蘭接連因病過世,琦君遂成潘家支柱。1941年,大學畢業,任教...
張曉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文學觀點4 評價 生平9502123駱彥伶編輯張曉風(1941年3月29日-),台灣女作家,江蘇銅山人。筆名為曉風、桑科、可叵。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隨父母遷台,1952年入學北一女中。1954年舉家遷往屏東,就讀屏東女中。肄業於台灣東吳大學中文系。曾任教東吳大學、香港浸會學院、國立陽明大學。自陽明大學創校以來,一直擔任該校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她是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得主,十大傑出女青年。作品曾入選台灣中學的中文教科書。 著作《給你,瑩瑩》...
前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年的前一年。[例]叔叔已經在前年舉家遷往高雄居住了。
龍應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育有兩子(龍在2007年的著作《親愛的安德烈》就是把她與她長子的通訊結集而成的)。1986年龍應台舉家旅居瑞士,1988年遷居德國。於海德堡大學漢學系開設台灣文學課程。1999年,出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為期3年,期間推動本土文化及保護樹木等政策措施。之後客居香港,先後任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大學的客座教授,香港大學擔任傑出人文學者、國立清華大學講座教授。2005年7月在大成集團、普訊融悟文教基金會、誠品股份有限公司、蔣震工業慈善基金支持下成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觀點龍應台信奉民主自由,在批評中共的文章裡寫道:「民主並非只是...
鍾理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村企業家,在日據時期叱吒風雲,亦農亦商。晚年在美濃購買笠山農場,準備退休養老,將事業交給長子里虎後舉家遷到美濃,時鍾理和十八歲。他的母親劉水妹是偏房,劉水妹育有三子一女,鍾理和排行第二。1938年六月,鍾理和二十四歲,獨自離家經日本渡海到滿州國,當時滿州國在日本扶植下成立,是一個百事待舉的地方。鍾理和觀察該地可以發展投資的情形,以便尋找自己立足的空間,於是他進入「滿州自動車學校」學習謀生的技藝。他知道要突破封建約束爭取婚姻自主,只有遠奔他鄉,到父親勢力無法企及的異國,別無他途,而暫時的分離也正可以讓雙方冷靜思考將來的走...
林語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林語堂(1895~1976),原名和樂,進大學時易名為玉堂,再改為語堂。筆名有:毛驢、宰予、宰我等,福建省龍溪縣人。六歲受啟蒙教育,十歲就讀鼓浪嶼教會小學。三年後,入廈門尋源學院(基督教會創辦之舊制中學)。一九一一年進上海聖約翰大學文科就讀。一九一六年大學畢業後,擔任北京清華學校英文教師。一九一九年赴美就讀哈佛大學;一九二一年獲碩士學位。接著到德國人殷內大學及萊比錫大學攻讀,一九二三年獲博士學位。先後在國立北京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國立北平女子師範大學任教授。一九二六年返福建出任私立廈門大學文學院院長;次年,到武漢政府服務,擔任外交部祕書。一九二八年國立中央研究院成立,出任該院國際出版物...
陳若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寫作系研讀。1966年受到大陸的號召,嚮往社會主義的美好而隨著丈夫段世堯舉家前往中國定居。結果碰上文化大革命,陳若曦說,「蔣介石時代的白色恐怖是很可怕,若與文革比較,則小巫見大巫」,幸而她是回歸的台籍海外學人,而未受到更慘烈的遭遇。1969年起任教於南京市華東水利學院(現在的河海大學)。1973年離開中國,舉家移居香港,擔任新法書院英文教師。1974年移民加拿大溫哥華,擔任銀行職員。此一期間,她將在中國的耳聞目睹,寫了一...
張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生於北宋真宗天禧四年(西元一○二○年),卒於北宋神宗熙寧十年(西元一○七七年),年五十八。張載,字子厚,號橫渠,生於河南開封,因其父累任外官並卒於任,故舉家寓居陜西鳳翔郿縣橫渠鎮(關中地區),故學者亦稱其橫渠先生。曾與二程論學,學推本六經,治學極勤,後因其弟忤王安石,故退居關中故里講學,開後世所謂關學一派。晚年受薦於呂大防,詔知太常禮院,後因疾歸,卒於途中。著作:著有<西銘>、<東銘>各一篇,《正蒙》十篇,《經學理窟》十二篇,橫渠《易學》三卷,《語錄》、《文集》各一卷,其中《易學》今以亡佚,後  人編有《張子全...
郝譽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關於作家3 著作4 評價 生平郝譽翔1969年出生於高雄,祖籍山東平度。七歲舉家搬遷台北北投,母親遷戶籍到士林區就讀士林國中,後考上高中讀中山女中,1987年進入台大政治系,後轉至中文系就讀。為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曾任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曾獲台北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台大文學獎、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劇本獎等獎項。 關於作家郝譽翔說,寫作對她而言,是與生俱來的能力。從小就對文字、閱讀特別感興趣,成了日後她創作的...
沒齒不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身不能忘記。《西遊記》第七○回:「長老,你果是救得我回朝,沒齒不忘大恩!」《官話指南.卷三.官話問答》:「將來舍弟成名,舉家感戴,沒齒不忘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