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92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生於北宋真宗天禧四年(西元一○二○年),卒於北宋神宗熙寧十年(西元一○七七年),年五十八。張載,字子厚,號橫渠,生於河南開封,因其父累任外官並卒於任,故舉家寓居陜西鳳翔郿縣橫渠鎮(關中地區),故學者亦稱其橫渠先生。曾與二程論學,學推本六經,治學極勤,後因其弟忤王安石,故退居關中故里講學,開後世所謂關學一派。晚年受薦於呂大防,詔知太常禮院,後因疾歸,卒於途中。著作:著有<西銘>、<東銘>各一篇,《正蒙》十篇,《經學理窟》十二篇,橫渠《易學》三卷,《語錄》、《文集》各一卷,其中《易學》今以亡佚,後  人編有《張子全...
林海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臺灣苗栗,出生於日本大阪,長於中國北平,成就於台灣。林海音的父母曾渡日本經商,不久即返台,當時臺灣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其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北京城的種種影響了她的童年,日後也帶給她無盡的鄉戀。林海音畢業於北京城南廠甸小學、春明女子中學、北京新聞專科學校。她的父親在她12歲時離世,剩下她與母親一起照顧三位妹妹和兩位弟弟,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與筆名何凡的作家夏承楹結婚,後來主持《聯合報》...
陳千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創作觀點4 連結 生平  本名陳武雄,另有筆名桓夫,1922年生於台灣南投名間,1938年舉家遷居台中豐原,日治時期台中一中畢業。戰時為志願兵被派至南洋,戰後復員返台。「笠詩社」發起人之一,曾任「台灣筆會」會長。1939年至1943年以日文創作,1958年起以華文創作,以筆名桓夫寫現代詩,以陳千武的名字寫小說。  陳千武就讀台中一中五年級時,日本政府積極推動「改姓名運動」,日本人透過各種管道,威嚇利誘,要台灣人把台灣姓名改為日本姓名,陳千武在學校帶頭反抗這項政策,因而遭到留校查看的處分,後來更因為...
曹雪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已奇,嶙峋更見此支離。醉余奮掃如橡筆。寫出胸中塊磊時。」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潦倒,常「舉家食粥酒常賒」(敦誠《贈曹芹圃》),靠著賣畫和親友的接濟過日子。據一些紅學家考證,曹雪芹就是在這樣極端困苦的條件下進行了「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紅樓夢》創作。這部巨著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但全書尚未完稿,曹雪芹因貧病無醫而「淚盡而逝」。(亦有紅學家考證認為《紅樓夢》的創作時間應該是曹雪芹在右翼宗學里的那段時間,無論是生活條件和思想交流的條件都無出其右,並且根據脂硯齋等批語顯示《紅樓夢》應該是全部完成,但只是後...
桓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桓夫2 生平:3 評價:4 作品: 桓夫 生平: 桓夫即陳千武,本名陳武雄,以筆名桓夫寫作現代詩,以陳千武的名字寫小說。一九二二年生於南投名間,就讀台中一中時,舉家搬遷豐原,就讀間開始廣泛閱讀文學作品,並試寫新詩、短歌與日本小說。當時,作家楊逵於學校附近經營花園,陳千武課後經常前往,與楊逵、葉陶夫婦一起勞動,暢談文學,這段經驗,對於他日後文學觀的形成有極重要的影響。而作家張文環,也是陳千武特別懷念的文壇前輩,他的提攜與照顧,使青年時期的陳千武,毅然決然地發願走上文學之路。陳千武就讀台中一中五年級時,正好逢上...
全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百口、合家、闔家、舉家
杜米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 參考資料 生平概述杜米埃於西元1808年出生於法國馬賽,父親為抱有「文學夢」的玻璃工人,不久後便舉家遷至巴黎生活。迫於生計,杜米埃曾當過法院跑腿的童僕與書商的伙計,在這期間杜米埃觀察到法院的百態,這項觀察對於他日後創作諷刺石版畫不無影響,更因工作地點鄰近羅浮宮,而開啟了他對藝術的興趣。西元1822年進入畫家亞力山大•勒努瓦門下學畫,又到瑞士畫院學習,於二十歲左右開始發表版畫作品,之後在<剪影>雜誌發表諷刺漫畫,因嘲笑王政、激怒當權,進了監獄,至禁令解除後,才繼續創作諷刺漫畫的版畫。杜米埃四十二歲時罹患了眼疾,普法戰爭...
王文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觀3 著作4 評價5 引用參考 生平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四日生於福州,九月二十四日為農曆,身份證依此。西曆應為十一月四日。 三歲遷廈門,當時為抗日期間,廈門淪陷,因為空襲輟學,抗戰勝利後,舉家遷回福州, 一九四六年,舉家遷來台灣。一九五五年高中時,因執意寫作,埋首英文及翻譯小說閱讀中,受老師及同學影響,開始閱讀英文小說。一九五八年考取台大外文系數學與國文成績跌破師友眼鏡,蓋數學因賴同學代為補習加強之助,竟得75分,而國文竟只得40...
劉獻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最愛,因此其字取為「繼莊」。康熙五年(西元一六六六年),吳三桂弒南明桂王,時獻廷十九歲,雙親已逝,舉家南隱於吳江,並因不時濟貧以致傾家蕩產。此後南隱吳江,直到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三藩之亂」爆發為止。三藩之亂定後,獻廷妻死,獻廷遂拋家別子過著浪跡天涯的生活。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年),獻廷因萬斯同之薦,北上應徐乾學聘,入京參明史館事,其主要工作為增訂《明史‧曆志》稿,從此他在京師住了四年,結識當時名聞遐邇的學者,如王源。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獻廷四十四歲,於七、八月之際,溯江西行。冬天時,抵湖南衡州,在衡州司馬...
郁達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灣,會見楊雲萍、黃得時等文化界人士。 抗戰時期抗戰初期,郁達夫曾擔任《福建民報》副刊主編。1938年舉家遷移至武漢,任政治部設計委員、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曾赴徐州勞軍、在各前線參訪。同年底,又攜眷前往南洋,宣揚抗戰。1938年12月,郁達夫抵新加坡,任《星洲日報》文藝副刊《晨星》、《星洲晚報》文藝副刊《繁星》和《星光畫報》文藝版的主編;在星洲日報前後三年,共發表400多篇抗日政論,後經台灣學者秦賢次整理為《郁達夫南洋隨筆》、《郁達夫抗戰文錄》二書(台北:洪範書店,1978)。1940年郁達夫成為新加坡南洋學會...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