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62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噤若寒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盡力行善的賢者就向您推薦,見到違背正道、喪失節操的人就向您糾舉,使您賞罰得宜,英名遠揚,報知遇於萬一,實在不是我想多事啊!」太守聽了杜密的話,對杜密又敬佩又慚愧,就待杜密更好了。後來「噤若寒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敢說話。
循序漸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循次而進注音︰ㄒㄩㄣˊ ㄘˋ ㄦˊ ㄐ|ㄣˋ漢語拼音︰xún cì ér jìn釋義︰即「循序漸進」。見「循序漸進」條。 01.唐.韓愈〈答竇秀才書〉:「操數寸之管,書盈尺之紙,高可以釣爵位,循次而進,亦不失萬一於甲科。」(源) 02.宋.司馬光〈辭知制誥第一狀〉:「曏者辭免修起居注,非謂不能記錄言動,正恐循次而進,典掌誥命,取嗤四方,為國大辱。」 參考詞語︰循次漸進注音︰ㄒㄩㄣˊ ㄘˋ ㄐ|ㄢˋ ㄐ|ㄣˋ漢語拼音︰xún cì jiàn jìn釋義︰即「循序漸進」。見「循序漸進」條。 01.宋.朱熹〈答劉仲則書〉:「大抵讀書唯虛心專意,循次漸進,為可得之。」
狡兔三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官場維新記》第一五回:「既然帶了進來,有什麼不送去?萬一舍弟日後進京,財政處的差使又脫了空,這時狡兔三窟之計,也是不可少的。」
千鈞一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01.《孽海花.第二九回》:「現在和議的事,一髮千鈞,在他國內,私行捕禁,雖說行館有治外法權,萬一漏了些消息,連累和議,不是玩的!」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王說:「雖然如此,還是說說可以報答我的方式吧!」重耳於是回答說:「假使托您的福,讓我得以回到晉國,萬一將來晉、楚之間發生戰爭,雙方軍隊相遇於中原,那我一定會要我的軍隊向後撤退九十里,來報答您的恩惠。如果這樣還不能得到您的諒解,楚軍仍然繼續進攻,那我也只好拿起弓箭,和您相對抗了。」後來從言裡的原文「辟君三舍」演變出「退避三舍」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主動退讓,不與人相爭。
孤注一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大臣王欽若的嫉妒。王欽若有一次趁機向真宗說:「澶淵一戰,寇準是拿皇上當作孤注,和契丹人賭最後一把。萬一賭輸了,皇上豈不是就危險了?」這裡就用了「孤注」。至於「一擲」,出現得更早。在《晉書.卷八五.何無忌列傳》中,提到何無忌聯合劉裕等人,起兵征伐桓玄。有人向桓玄說這些人只是烏合之眾,不用害怕。哪知桓玄說:「劉裕這個人,家中可能連一石(ㄉㄢˋ)米的存糧都沒有,賭摴蒲(ㄕㄨ ㄆㄨˊ)的時候,卻可以不計生活是否過得下去,照樣一擲百萬。這等豪氣,怎可以小看?」這裡就用了「一擲」。可見「一擲」原是指賭博下注的行為。把這兩個詞語合起來用的文獻,可以在《元史.卷一二七.伯顏列傳》中看到。伯顏率軍攻打陽羅堡,...
刻骨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u xīn釋義︰猶「刻骨銘心」。見「刻骨銘心」條。 01.《西遊記.第八七回》:「雖刻骨鏤心,難報萬一,怎麼就說走路的話!」 參考詞語︰銘心刻骨注音︰ㄇ|ㄥˊ ㄒ|ㄣ ㄎㄜˋ ㄍㄨˇ漢語拼音︰míng xīn kè gǔ釋義︰猶「刻骨銘心」。見「刻骨銘心」條。 01.《水滸傳.第九七回》:「某等不能速來歸順,罪不可逭。反蒙先鋒厚禮,真是銘心刻骨,誓死圖報。」 02.明.楊柔勝《玉環記.第一四齣》:「此德當酬,銘心刻骨,效取歲寒三友。」 03.《紅樓夢.第三二回》:「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 參考詞語︰鏤心刻骨注音︰ㄌㄡˋ ㄒ|ㄣ ㄎㄜˋ ㄍㄨˇ漢語拼音︰lò...
管鮑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後鮑叔牙生了病,管仲難過得吃不下飯,很感慨地說:「真正瞭解我的,這世界上恐怕只有鮑叔牙一個人了,萬一鮑叔牙有個三長兩短,那這世界上再也沒有人瞭解我了。」 相似詞羊左之誼、車笠之交、莫逆之交 相反詞孫龐之隙、泛泛之交 例句我與你的友誼如同管鮑之交,深摯不移。
防微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妖銷滅,害除福湊矣。」(源) 02.宋.夏竦〈洪州請斷祅巫〉:「屏除巨害,保宥群生,杜漸防萌,少裨萬一。」 參考詞語︰防微慮萌注音︰ㄈㄤˊ ㄨㄟˊ ㄌㄩˋ ㄇㄥˊ漢語拼音︰fáng wéi lǜ méng釋義︰防範憂慮錯誤或壞事的萌生。意近「防微杜漸」。見「防微杜漸」條。 01.《後漢書.卷三○下.郎顗襄楷列傳.郎顗》:「水旱之災,雖尚未至,然君子遠覽,防微慮萌。」 參考詞語︰杜漸防微注音︰ㄉㄨˋ ㄐ|ㄢˋ ㄈㄤˊ ㄨㄟˊ漢語拼音︰dù jiàn fáng wéi釋義︰即「防微杜漸」。見「防微杜漸」條。 01.《抱朴子.內篇.明本》:「昔人達人,杜漸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睹幾而作,不...
捨生取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生取義」原作「舍生取義」,這句成語出自《孟子》。《孟子.告子上》有一段話,提到孟子對利、義的辨別,他用「生」來代表私利,用「義」來代表公益。為了讓世人了解有時候利、義是不能兩存的,所以他用魚和熊掌來做比喻,孟子說魚和熊掌都是人們喜歡吃的珍饈,但是萬一不能兼而有之,那只好捨魚而取熊掌了。利和義也是一樣,二者往往是相互衝突。這時候,孟子要世人注意公益是凌駕在私利之上的。生命雖然是私利的極致,但是為了國家社會的利益,也是可以捨棄的。對每個人來說,活著當然是大家的希望,但是有些事的重要性卻超過生命,為了這些事,我們不應苟且偷生。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厭惡的,但是有些事卻更叫人厭惡,為了這些事,我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