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真誠不虛偽。如:「誠實無欺」、「忠實」。《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真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虛偽
開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1>之為相國2>也,撫百姓,示儀軌3>,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4>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5>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注解〕 (1) 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
志同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部尚書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發於至誠,體國憂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與輔成治教,而深患時人惟知以虛偽比周自便其身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虛偽不實。如:「花言巧語」。《論語.學而》:「巧言令色,鮮矣仁。」唐.白居易〈新樂府.天可度〉:「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2.狡詐、虛偽。如:「巧辯」、「巧立名目」。唐.韓愈〈答劉秀才論史書〉:「巧造語言,鑿空構立。」
兵不厭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業。 (2) 戰陣之閒:作戰的時候。閒,音ㄐ|ㄢ,同「間」,時候。 (3) 不厭詐偽:不排斥欺詐虛偽
如膠似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年都沒有收成;土地尚且如此,何況是人呢?以誠待人來交往,就算是原本疏遠的人,也會變得親密;如果用虛偽的態度與人交往,那麼就算是原本親密的人,也會變得疏遠。誠實的人相交,情誼就像膠與漆緊密接合那樣地堅固;虛偽的人相交,就好像薄冰見到太陽一樣,情誼很快就會消失。身為一個君子,豈能不留意呢?」後來「如膠似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感情的堅固或親密。
誠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險詐、權詐、虛偽、狡詐、奸詐、虛浮
口是心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口蜜腹劍,心口不一,言不由衷,陽奉陰違反義:心口如一辨似: 「口是心非」及「言不由衷」都有心口不一致的意思。 「口是心非」有以言語掩蓋心中壞念頭的意思,側重於欺騙、虛偽,為貶義;「言不由衷」則常是迫於情勢而無法說出真心話,側重於敷衍、隱瞞,屬中性義。 口是心非 言不由衷 辨似例句 ○ ㄨ 我看他這是~,隨便應付而已,並非誠心認錯。 ㄨ ○ 他素來誠懇,今日~,必有其因。 「口是心非」及「陽奉陰違」都有表裡不一的意思。 「口是心非」使用對象較廣,但側重於言語與心意不一;「陽奉陰違」一般用在下對上時,側重於行為上的前後不一。 口是心非 陽奉陰違 辨似例句 ○ ㄨ 這傢伙說一套,做一套...
花言巧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天花亂墜,巧言如簧,甜言蜜語反義:由衷之言,肺腑之言,逆耳忠言辨似: 「花言巧語」及「甜言蜜語」都指動聽的話。 「花言巧語」具虛偽義,適用對象較廣;「甜言蜜語」較中性,多用於描述愛情的場合。 花言巧語 甜言蜜語 辨似例句 ㄨ ○ 她就這樣被他的~說動了,終於點頭答應了婚事。 ○ ㄨ 金光黨利用人性貪的弱點,~騙走許多人畢生的積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