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牧氏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Japalura makii (Ota, 1989)
全長不超過27公分,尾長約佔全長之2/3;體背部底色為綠色,口腔外緣微黃;體腹面為較淺之綠色;成體頭部有明顯之過眼黑帶,雄性身體側邊具數條橫行之黑色帶且頭部有過眼黑斑,雌體則無黑色帶且身體兩側帶有數條較淺之白色橫斑。
台灣特有種,目前僅於台灣中部的溪頭、杉林溪附近及南部的藤枝、出雲山以及穗花杉保護區一帶有記錄,海拔分布由900~1,800公尺左右皆有。
日行性,喜於森林邊緣及內部活動,日間常會於較空曠的樹幹或地面曬太陽,尾巴不會自割,體色亦常會隨所處環境改變而形成良好之保護色;生殖期以夏天為主,一窩可產4~8顆卵。
T0000000608--有鱗目(Class Squmata)
T0000000614--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T0000000624--舊大陸鬣科(Family Agamidae),Agamids
短肢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Japalura brevipes (Gressit, 1936)
全長不超過25公分,由於台灣山系之隔離效應,不同區域的個體變異很大,體背部底色以綠色為主;體腹面及下頜部均為綠色(雌體)或白色(雄體)且不具任何雜斑,背脊高且身體微側扁,雄體在唇部上下常帶有白色或黃白色斑,側邊黃色或黃綠色之縱帶亦較雌體明顯;雌體於體色上則較單一。
台灣特有種,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沿線海拔1,100~2,200公尺的山區(北由觀霧,南至藤枝皆有記錄)。
日行性,喜於森林邊緣活動,日間常會於較空曠的樹幹或地面曬太陽,體色亦常會隨所處環境改變而形成良好之保護色,尤其雌體可由全綠變成全黑令人印象深刻;生殖期以夏天為主,一窩可產2~9顆卵。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舊大陸鬣科(Family Agamidae),Agamids
長尾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abuya longicaudata (Hallowell, 1856)
吻肛長最大約有12.5公分,尾長可達吻肛長的2倍以上;身體粗壯型,體中段鱗列數為28~30,體背面約有數條縱行的稜鱗列,每一稜鱗有2~3條微稜脊,四肢發達,趾具利爪,尾部長且呈圓柱形;體背面以褐色為底色,上有數條由黑色斑點構成的斷續縱紋,兩側各有1條由吻端經眼、耳孔至尾基部的寬形黑斑紋。
台灣、中國大陸南部(含海南島和香港)及中南半島。
喜活動於樹林邊緣及開墾區,也會利用利爪攀爬樹木及圍牆;日行性,以昆蟲等節肢動物為食,尾部易自割;卵生,產卵期約於3~7月,每窩可產8~12個卵。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石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念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eloderma horridum (Wiegmann, 1829)
全長最大約80公分;頭大型略扁,吻端鈍形,牙齒向後彎曲,下頜的牙齒有凹溝,頸部短,身體肥壯為圓柱形,尾巴粗圓型,長度約為吻肛長的65%以上,肛門前鱗片一致,並無特別的大形鱗片,四肢短而壯,各具5個趾頭,趾上有利爪;體背面覆以珠狀的骨質鱗片;全身以黑色或暗褐色為厎,除頭部顏色一致外,其餘部位散有大量大大小小不規則的黃色系斑點及斑紋,這些斑點及斑紋有成橫斑排列的趨勢。
墨西哥西部。
出沒於熱帶落葉林或灌木林中;下頜後方有1對毐腺,可分泌毒液,在攻擊時毒液會沿嘴唇與牙齦間的溝漕,流至下頜齒根,再經由牙齒的凹溝注入被咬者體內,以引起中毐;地棲型,以老鼠、雛鳥為食,產卵季約在秋天,會將卵產於洞中,並在翌年春天時孵化。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科(串珠科)(Family Helodermatidae),Gila Monsters
澤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Varanus salvator (Laurenti, 1768)
全長最大可接近3公尺,尾長明顯長於吻肛長;鼻孔圓形或卵圓形,頭及吻部扁且長,頸部頗長,身體長型,趾頭細長且具利爪,尾部強壯側扁且具有背脊,體背面覆滿橢圓形小圓鱗,腹面前半段被覆近橢圓形的平滑鱗片;吻部淡色並有黑色橫斑,體背面以黑色調為底,上散有黃色小斑點,尾部具多條淡黃色橫斑,幼體的顏色、斑紋較成體鮮艷。
由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中國大陸南部、馬來半島、印尼及菲律賓一帶。
本種是現生的蜴類中體型第二大者;喜出沒於有水的地方,如溪河、溝渠、海邊、河口等附近,游泳能力很強,日行性,以水中或陸上的各種小型動物為食,也會吃食腐肉;以泰國為例,繁殖季約於6月,雌會將卵產於河邊土洞或枯樹幹中,每胎可產15~30個約7×4公分的卵。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科 (Family Varanidae),Monitors
黃口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Japalura polygonata xanthostoma (Ota, 1991)
全長不超過23公分,為台灣產攀屬中體型最小者,體背部底色以黃褐色為主,有時偏綠,相當多變,口內側及舌具明顯之黃色;雄喉部具明顯的銹紅色,雌喉部無銹紅色或僅有微黃之色調,雄除鬣鱗及喉垂較雌體大外,側邊黃色或綠色之縱帶亦較雌明顯。
台灣特有種,於台灣中部以北由平地至海拔1,000公尺左右山區皆有記錄,但仍以北部較有機會看到,而本種尚有2個不同亞種,分布於日本的琉球群島。
日行性,喜於森林邊緣活動,但其所棲息環境較之斯文豪氏攀所喜好者,於植被之遮蔽度上常較高,體色亦常會隨所處環境改變而形成良好之保護色;生殖期以夏天為主,雄體在其他動物接近時,會有將其銹紅色之喉囊下降,並作出伏地挺身之示威行為,一窩可產2~6顆卵。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舊大陸鬣科(Family Agamidae),Agamids
多線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abuya multifasciata (Kuhl, 1820)
吻肛長最大可達12公分,尾長約為吻肛長的1.5倍;口吻部不長,下眼瞼無瞼窗,具鼻後鱗,頭頸不易區別,體中段鱗列數為32~36,背面鱗片上通常具3條稜脊,四肢發達;體色具雌雄2型,雄體背面淡褐色,體側有黃色或橘紅色的帶狀斑紋,雌體背面橄欖色,上常具有多條黑色縱紋 ,體側則雜有許多黑色及白色的斑點。
台灣、中國大陸的雲南省及海南島、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印澳群島及新幾內亞島。
喜棲於海拔500公尺以下墾植地近水區域;日行性,以昆蟲等小型節肢動物為食,尾部易自割;本種在受到干擾時不會躲藏,會迅速逃跑,甚至跑進水裏;卵胎生,每胎約可產下5~10隻幼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石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藍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iliqua scincoides (White, 1790)
全長約36~56公分,尾長約為吻肛長的50~70%;具有1個大大的頭,身體成寬扁形,四肢短,尾部粗短,呈圓錐形,鱗片光滑呈覆瓦狀排列;舌頭藍色,體及尾的背面灰褐色,上有若干深色寬橫斑,腹面灰色或白色,有些個體還會帶點黃色調。
新幾內亞島,阿魯群島(Aru Is.)及澳洲北部、東部和東南部一帶。
由海邊的樹林到內陸草原都有牠們的蹤跡;日行性,地棲型,以昆蟲、蝸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及植物的花、果等為食;卵胎生,每窩可產5~25隻幼體;本種因為四肢短小,當躲於草叢中時,常被誤認為是蛇而遭打死;本種有3個亞種,北部(T. s. scincoides)及東部 (T. s. intermedia)亞種產於澳洲,巨藍舌(T. s. gigas)產於新幾內亞及阿魯群島一帶。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石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印度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henomorphus indicus (Gray, 1853)
吻肛長最大約有12公分左右,尾長約可達吻肛長的1.5~1.9倍;無鼻上鱗及鼻後鱗,下眼瞼無瞼窗覆滿小鱗片,頸鱗最多1對,全身鱗片光滑,體中段鱗列數為32~36,後肢大腿的後側沒有大形鱗片區,第4趾下有皮瓣19~21片,大型肛前鱗2片;體背面褐色,上雜有許多黑點,側面有1條由吻端到尾基部的黑色寬縱紋,寬縱紋下的體側以褐黃色調為底散有許多黑色斑點,腹面為帶黃的白色,幼體的尾巴末端為紅色。
東起台灣,西至中國大陸的西藏東部,北達中國大陸河南、陝西、甘肅,南到印度北部、中南半島及馬來半島。
出沒於海拔 1,500公尺以下山區,喜歡較潮濕的樹林邊緣或底層草石交雜的區域;日行性,以昆蟲等小型節肢動物為食,尾部易自割,卵生,產卵期約在3~11月,每年可產2、3次,每窩可產5~7個卵。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石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雪山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kydromus hsuehshanensis (Lin and Cheng, 1981)
其體型粗壯,鱗片亦較台產其他草蜴為粗糙,吻肛長最大可達6.8公分左右,尾長最大僅約吻肛的2倍左右,其與身體比例卻為台灣產草蜴中最短者,體背顏色以褐色為主,偶帶有黃綠色,一般具2對鼠蹊孔,腹鱗較平滑(不起稜或微稜)。
目前記錄僅侷限於台灣中部及中部偏北,海拔1,800~3,000公尺左右的山區。
日行性卵生,喜於高海拔碎石坡或灌叢間雜之裸露地活動,稍受驚下即躲入碎石縫隙或灌叢內,卵生一窩可產2~6顆左右的卵。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科(Family Lacertidae),Lacertids, True Lizards, Typical Lizards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