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74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lamydosaurus kingii (Gray, 1825)
體色以褐色或灰褐色為主,並常間雜許多深色斑,頸部周圍具1圈由舌骨支撐的傘狀皮膜,受到威脅或生氣時此皮膜會張開以嚇唬敵人,全長最大可達70公分以上,而尾長則約軀幹長之2倍。
澳洲北部及新幾內亞南部。
日行性卵生之樹棲型蜴,喜於樹林內及邊緣活動,常會到地面捕食昆蟲或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遇危險時常會抬起前半身,僅以後肢站立的方式,快速奔跑;每窩可產卵4~13顆。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舊大陸鬣科(Family Agamidae),Agamids
加拉巴哥陸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nolophus subcristatus (Gray, 1831)
身體外型和海鬣相近,但頸部及背部之鬣鱗不若海鬣發達,且本種之體型較海鬣為壯碩,體背以灰色或褐色為主,不具明顯之斑紋,全長最大約達110公分。
加拉巴哥群島,由於棲地破壞現僅於少數幾個島上見得到,且已被國際公約列入瀕危之受保護物種。
日行性,卵生,以植物之嫩葉或仙人掌為食,生殖季時雄體領域性很強並常會作出「點頭」之示威行為,由於人類引入山羊等牲畜啃食島上植被,加上棲地破壞,對其生存已造成相當大的威脅。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美洲鬣科(Family Iguanidae),Iguanids
綠變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nolis carolinensis (Voigt, 1832)
鱗片細小且呈顆粒狀,體背通常為綠色,但亦可依溫度、所處環境或情緒變成深或變淺,甚至變成深褐色,由於體色多變,也有人稱它們為美國變色龍(American chameleon)雄性具有1橘紅色的喉囊,示威時會展開,全長最大約20公分。
美國東南部由維吉尼亞州至德州。
日行性樹棲蜴,雄領域性很強,個體間溝通行為及體色變化為主,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美洲鬣科(Family Iguanidae),Iguanids
股鱗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phenomorphus incognitus (Thompson, 1912)
吻肛長最大約有8公分左右,尾長約可達吻肛長的1.5~1.7倍;無鼻上鱗及鼻後鱗,下眼瞼無瞼窗覆滿小鱗片,頸鱗最多1對,全身鱗片光滑無稜脊,體中段鱗列數為37~38,後肢大腿的後側有一不規則排列的大形鱗片區,第4趾下有皮瓣21~26片,大型肛前鱗2片;體背面褐色,上雜有許多成縱紋排列趨勢的黑點,側面有一條由吻端到尾基部的黑色寬縱紋,寬縱紋下的體側以白色調為底散有許多黑色斑點,腹面白色,幼體的尾巴末端為紅色。
台灣及中國大陸南部。
喜棲於海拔800公尺以下,山區樹林邊緣草石交雜的區域;日行性,以昆蟲等小型節肢動物為食,尾部易自割,卵生。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石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蜴亞目巨科。肉食性。頭、頸和尾部均較長,身體笨重,四肢發達。產於東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體長最大者可達三公尺餘。
岩岸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moia atrocostatum (Lesson, 1826)
全長最大約25公分左右,其中尾長最大約可達吻肛長的1.5倍;口吻部長而突出,具鼻上鱗,額頂鱗1片,下眼瞼有一不具鱗片的透明區域,稱為「瞼窗」,身體長形,四肢發達;全身背面以黑色為底色,散生大量淡色細斑點,腹面為淡黃色。
北起台灣及日本琉球群島,西到馬來半島,南達印澳群島及澳洲北端,東至新幾內亞島一帶均有分布。
喜棲於海邊礁石地區的潮間帶,日行性,以海邊的小型節肢動物如小螃蟹,海蟑螂等為食,尾巴極易因外力而自割,會游水,遇敵時會鑽進礁岩的縫隙中,動作靈敏怕人;卵生,雌會於沙地掘穴產卵,每次可產2個卵,剛出生的幼吻肛長約3.5公分。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石龍子科(Family Scincidae),Skinks
古氏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kydromous kuehnei (Van Denburgh, 1909)
軀幹長最長約達6公分,尾長最大約軀幹長之2倍左右,下頜具4對頦片,吻之比例較臺產其他草蜴更長且凸出,腳爪前端彎曲,體背及腹面之鱗片均明顯稜起,但側邊鱗片則細且平,體背部顏色以褐色為主,腹面為白色,體側由眼鼻間起延伸至尾基,有1黑色的縱帶,其上並常夾雜許多圓行細斑,體背亦常有2條稍深色的縱斑延伸至尾基附近,具3對或3對以上的鼠蹊孔。
大陸之廣東、海南、廣西及貴州亦有記錄。
卵生,有1次生1顆卵的記錄,攀爬能力強,常會在植物體或樹上活動或曬太陽,亦曾有在7公尺左右樹冠層活動之記錄。
T0000000608--有鱗目(Class Squmata)
T0000000614--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T0000000626--正科(Family Lacertidae),Lacertids, True Lizards, Typical Lizards
海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mblyrhynchus cristatus (Bell, 1825)
由頭部後方延伸至尾部具1列明顯之梳狀脊,且頭冠部的脊較長且大,在海水中或剛上岸時體色為黑色,而當曬過太陽體溫提升後底色會開始變淡並帶有紅色調,全長最大約1.75公尺。
僅分布於加拉巴哥群島,且於不同島上被分成數個不同之亞種,但由於環境破壞現僅於少數幾個島上見得到,已被國際公約列入瀕危之受保護物種。
日行性卵生,喜歡於退潮後在潮間帶曬太陽,具不錯的游泳能力,會潛入海中以海藻為食,而體內過多的鹽分則可由鼻鹽腺排出體外,生殖季時雄具明顯之領域行為。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美洲鬣科(Family Iguanidae),Iguanids
巨環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rdylus giganteus (Smith, 1844)
全長約20~35公分,最大不超過40公分,頭部呈明顯的三角形,身體強壯有力,四肢完整發達,尾長短於吻肛長,全身具發達的刺狀鱗片,尤以頭部後緣、後肢後緣及尾部的刺狀鱗片既長又大且彎曲,兩股部各有10~12個股孔;體背面黃色到暗褐色,並常有深色雲狀斑紋,頭側面、身體側面及腹部暗黃色。
南非。
本種為本屬中體型最大者,喜棲於半乾的大草原區,日行性,喜歡成群活動;曝晒時喜歡面對太陽,因此有「瞪日者」(Sungazer)之稱;地棲性,會於地下挖洞而居,洞穴最深約1公尺,長度約有1.8公尺,一個洞穴通常只住1隻蜴,但雌蜴有時會與幼同穴,此外在冬天時有3種小型蛙類會利用牠們的洞穴冬眠;當捕食者進到牠們的洞穴時,牠們會將帶刺的尾部對著敵人揮舞,以趕走敵人,以昆蟲等小型節肢動物為食,有時也會吃小型脊椎動物;繁殖期約於2~3月,卵胎生,每胎 1、2仔,幼體長約13~15公分。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環尾科(Family Cordylidae),Cordylids, Girdled Lizards, Spiny-tail Lizards
脹身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auromalus obesus (Baird, 1858)
之雌體及幼體背部為灰白色,雄體之頭部及四肢則常帶有黑色。腹部大且圓滾,頸部及身體兩側呈皺摺狀,尾巴末端圓鈍;全長最大可達40公分左右。
美國西南部及墨西哥西北部。
喜歡於岩石或古老熔岩等裸露且植被稀疏之棲地活動,以植物之葉花及果實等為食,為一純素食之鬣,外型雖笨重,但行動卻很迅速,受到敵人攻擊時常會躲入洞穴中並吸氣脹大自己的身體抵住洞隙,防止被抓出,夏季生殖,一窩約可產5~16顆卵。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美洲鬣科(Family Iguanidae),Iguanids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