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94.7306 ms
共 1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盤古蟾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盤古蟾蜍個體之間的體型差異很大,從6公分到20公分,雌蟾明顯地比雄蟾大很多。牠們身體背部的顏色及花紋也變化多端,體色有紅色、褐色或黑褐色;花紋則有些個體在體側有黑色縱紋,有些有黃色背中線,有些則素素淨淨、沒有任何斑紋。但不論如何多變,牠們的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疣,眼後還有一對大型突出的耳後腺。盤古蟾蜍的耳後腺和疣都能分泌毒液,但這完全是為了防禦,除非是受到很大的刺激,否則牠們不會分泌毒液。牠們分泌毒液的目的是在警告其他動物:「我有毒,以後不要再惹我了」。但蟾蜍去皮和內臟之後,肉是沒有毒的。繁殖期從9月到隔年3月,尤其秋季經常可以見到水池、溪流中到處都是泡在水中的盤古蟾蜍,牠們在此求偶、產卵進行繁...
|
中國樹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樹蟾的體長約2到4公分,是一種小型的樹蟾。身體背面呈綠色或黃綠色,腹面黃色。眼睛瞳孔是橫橢圓形,頭部有深棕色眼罩,體側有黑點散布。雄蛙具有單一外鳴囊,常在雨後鳴叫,叫聲響亮,所以又稱為雨蛙或雨怪。繁殖期從3月至7月,南部地區甚至可達9月底。卵粒黑白分明,直徑1-1.5mm,五、六粒成一小堆黏在水草上。卵的發育很快,通常在24小時至36小時內孵化成蝌蚪,蝌蚪背部有兩條金線,經常浮游水面上,非常美麗。中國樹蟾雖然指(趾)端膨大呈吸盤狀、綠色、棲息在樹上、具有樹蛙的特徵及習性,但在分類,和台灣其他屬於樹蛙科的五種綠色樹蛙並不相同。但樹蟾科也不是因為有毒所以被稱之為「蟾」,因為樹蟾科的皮膚並沒有蟾...
|
明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月。明.劉基〈再次韻和十六夜月〉詩:「永夜涼風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
|
蟾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月中有蟾蜍、桂樹,後用以借代為月亮。唐.李賀〈巫山高〉詩:「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墜紅溼雲間。」唐.羅隱〈旅夢〉詩:「出門聊一望,蟾桂向人斜。」
|
蟾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月光。南朝梁.蕭統《錦帶書十二月啟.太簇正月》:「飄飄餘雪,人簫管以成歌。皎潔輕冰,對蟾光而寫鏡。」唐.徐敞〈圓靈水鏡〉詩:「練色臨窗牖,蟾光靄戶庭。」也作「蟾彩」。
|
金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月亮。唐.令狐楚〈八月十七日夜書懷〉詩:「三五既不留,二八又還過。金蟾著未出,玉樹悲稍破。」
2.飾有金蟾蜍鼻紐的香器。唐.李商隱〈無題〉詩四首之二:「金蟾囓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迴。」
|
金蟾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telopus zeteki (Dunn, 1933)
體長4~5.5公分,吻很尖,有苗條的身軀和修長的腿,體色呈鮮艷的黃色或橘色並有黑色斑點,具有警告有毒的作用。
巴拿馬。
春季與夏季為牠們的繁殖期,將卵產於水中,卵和蝌蚪的成長都很快。瀕危的蛙種之一,棲地的破壞、氣候的改變和疾病是造成族群下降的主要原因。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無尾目
蟾蜍科(Family Bufonidae)
|
蟾鬍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鬍鯰(Clarias fuscus)極為相似,差異在於本種魚的背鰭鰭條數為64-74;臀鰭鰭條數為47-58。
|
步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蟾,比喻月亮。步蟾比喻月下散步。唐.杜甫〈夜〉詩:「步蟾倚仗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
|
非洲爪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Xenopus laevis (Daudin, 1802)
體長6~13公分,身體扁平、流線型,體色可由灰色變成黑色。身體兩側各有一條白色帶狀條紋,屬於感覺系統,可以協助牠們偵測水中的環境,以尋找食物或逃避天敵。
非洲東南部。
水棲性。有強壯、肌肉發達的後腳,趾間有全蹼,善於游泳。前肢很小,利用3隻有爪的腳趾將食物撥進嘴裡,非常貪吃。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無尾目
負子蟾科(Family Pipidae)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