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斑點鏟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elodytes punctatus (Daudin, 1802)
體長3~5公分,體色通常呈灰白色到鮮綠色,背部有著鮮豔的綠色斑點,眼睛大而明顯,瞳孔垂直。
歐洲西南部。
白天的時候會躲在土中,雖然沒有蹼也沒有吸盤,但善於游泳及攀爬。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無尾目
科(Family Pelodytidae)
珀塞爾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eleophryne purcelli (Sclater, 1899)
體長3~6公分,身體扁平,光滑的體表呈黃色、褐色或綠色,並雜有深紅色或深褐色的斑點。在繁殖季,雄全身會長出很多小小的針狀突起,讓牠在交配時能緊緊抱住雌
南非好望角的南部和西部。
水棲性,住在水流急速的溪流中。蝌蚪有吸盤狀的嘴,讓牠們能緊緊吸在石頭上。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無尾目
科(Family Heleophrynidae)
美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orichthys myriaster (Hubbs et Schultz, 1939)
體延長側扁;口前住;頭稍扁平;胸鰭具斑紋;體背深褐色;腹部淺褐色;體長可達35公分。
東太平洋的美國下加州到中美洲沿岸。
棲息於紅樹林的肉食性魚類。
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魚目(Order Batrachoi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魚科(Family Batrachoididae),Toadfish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月。傳說月中陰影為蜍,故以為月的代稱。唐.溫庭筠〈夜宴謠〉:「高樓客散杏花多,脈脈新如瞪目。」宋.歐陽修〈漁家傲.正月斗杓初轉勢〉詞:「十四新圓尚未,樓前乍看紅燈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scaphus truei (Stejneger, 1899)
體長2.5~5公分,有軟骨支撐的尾巴,故稱為尾。背部灰色、棕色或黑色,身體及四肢纖細,頭平扁,吻間,瞳孔垂直。沒有鼓膜。有肋骨,薦椎前脊椎9個,脊椎兩盤凹型,胸骨擔弓型。蝌蚪具單一出水孔在腹面中間,屬於第三型。
北美及鄰近加拿大南部。
棲息於山區寒冷、湍急河流中,屬於水棲性蛙類。在水底交配,雄蛙不發出求偶叫聲。交配時,雄蛙將尾巴插入雌蛙肛門口,行體內受精,以避免精子被湍急的溪水沖走,卵數少而大型,黏在石頭底下。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無尾目
科(Family Ascaphidae)
喵音新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eobatrachus pictus (Peters, 1863)
體長4.5~6公分,眼睛突出,瞳孔垂直。四肢短小,後腳有蹼。豐腴的身軀與短小的四肢使牠容易挖洞躲藏。體色呈灰色或黃色,並有深褐色或深綠色的斑點。
澳洲南部。
雄蛙會發出像顫抖的鳴叫。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無尾目
科(Family Myobatrachidae)
歐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ufo bufo (Linnaeus, 1758)
體長8~20公分,非常強壯,皮膚成綠、棕或灰色,有很多疣,耳後腺很大,呈半月型。
歐州、非洲東北部、和亞洲。
繁殖期為春天,將卵產於水中,卵成串的纏繞在植物上。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無尾目
蜍科(Family Bufonidae)
顯角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ratophry cornuta (Linnaeus, 1758)
體長4~7公分,肥胖大嘴,像顆圓球。體色呈紅色或棕色,並有深棕色的斑點和條紋。角指的是眼瞼的突起,這讓牠看起來像一片葉子,以躲在落葉堆中等待食物。
巴西東北部、圭亞那、厄瓜多西部。
大嘴巴讓牠能吃下幾乎與自己一樣大的動物,非常貪吃。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無尾目
細指科(Family Leptodactyl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蜍皮膚上疣所分泌的白色液體。有毒,可入藥,具有止血、局部麻醉等功效。但使用過量易引起心肌強烈收縮,產生幻覺等副作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二.蟲部.蜍》:「宗奭曰:『眉間白汁,謂之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ufo marinus (Linnaeus, 1758)
體長10~24公分,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蜍,有耳後腺分泌毒液。體色為褐色或棕色,多疣的皮膚呈褐色或棕色,有深色的斑點。
中美洲和南美洲,為了消除甘蔗的蟲害而引進到各個國家。在澳洲,牠的存在已經對當地的生物造成的威脅。
全年都是牠們的繁殖期,將卵串產於水中。以其他的蛙或蜍為食。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無尾目
蜍科(Family Bufonidae)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