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快速行走。[例]直衝、向前衝
老馬識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據《韓非子.說林上》載,有一次管仲、隰(ㄒㄧˊ)朋隨著桓公去征伐孤竹國,由於去的時候是春天,而回來的時候卻已經是冬天,景物變化很大,讓他們迷失了回國的方向。正當眾人無計可施時,管仲想起老馬可以記得以前走過的路。於是挑選了幾匹老馬,讓牠們在前面任意行走,軍隊跟在後面,果然找到了原路回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馬識途」,比喻有經驗的人對情況比較熟悉,容易把工作做好。
隨波逐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波逐流」字面義是順著水流而行,引申為人順著環境潮流行事,最早的源頭是屈原的〈漁父〉一文。屈原是戰國時楚國大夫,後因受讒言被流放至江南,作〈漁父〉一篇以申己志。〈漁父〉使用設問的方式,假託一名江邊漁父與屈原對話,用以表達他不願同流合污的心聲。文中寫到屈原在被放逐後,披頭散髮,形容枯槁地在江邊行走。有一位漁父看到他,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怎麼落得此地步?」屈原回答:「因為舉世皆濁只有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不見容於朝廷,所以被放逐於此。」漁父便問:「自古以來,聖人都能隨環境變化調整自己,既然舉世皆混濁,何不淈其泥揚其波呢?」「淈」(ㄍㄨˇ)是擾亂而使其混濁之意,「淈其泥揚其波」就是要屈...
蜿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蛇類行走的樣子。三國魏.曹植〈九愁賦〉:「御飛龍之蜿蜒,揚翠霓之華旌。」《聊齋志異.卷一.蛇人》:「既去,頃之復來,蜿蜒笥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走。《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二五:「日月徑千里,素風發微霜。」
不苟言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是一本記述古代禮儀的書籍,其中的〈曲禮〉篇是講述日常生活所應做到的小節,有一段就是在教導為人子女者與父母相處時的禮節,在家裡時不能處在尊貴的西南方,坐位時不能坐在正中,行走時不能走在中間,站立時不能在門中央。舉行饗禮時不能做主人,須由父母決定;祭祀時不能做受祭的尸,以免接受父母的祭拜。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要聽從父母的話,父母不在眼前也要像他們在左右一樣。不登上高處,不走到深谷邊,不去從事危險的活動,不要讓父母擔心。也不隨便毀謗人,不隨便嬉笑,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謹守本分。後來「不苟言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不隨便談笑,態度嚴肅。
排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負鼎而趨:指曹操以輔佐名義,爭霸一方。負鼎,指伊尹背負罪俎見湯,以烹調比喻致王道之事。趨,行走、追逐。 (5) 假:借。〔參考資料〕 《魏書.卷五四.高閭列傳》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十萬南臨瓜步,諸郡盡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班師之日,兵不戍一郡,土不闢一廛。夫豈無人,以大鎮未平,不可守小故也。堰水先塞其源,伐木必拔其本。源不塞,本不拔,雖翦枝竭流,終不可絕矣。
平步青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釋義2 2.出處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釋義平,平穩。步,行走,這裡只登上。青雲,借指高位。比喻不費力氣就登上顯貴的地位。 2.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范睢蔡澤列傳:「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 3.故事內容戰國時代,魏國有個名叫范睢的人,他想說動魏王,替自己立點事業,因為沒有機會,就投身在魏國官員須賈的門下。有一次,范睢隨同須賈出使齊國,齊王很賞識他;須賈知道之後,十分的妒忌,就處處陷害他。范睢不得已,只得逃往秦國,後來竟做到秦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富於勇力而行走迅速。《廣韻.平聲.魂韻》:「賁,勇也。」《墨子.備梯》:「令賁士、主將皆聽城鼓之音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張開雙臂行走。形如鳥翼舒展,故稱為「翔」。《禮記.曲禮上》:「室中不翔,並坐不橫肱。」漢.鄭玄.注:「行而張拱曰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