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5.90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遺餘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全力以赴,盡心竭力反義:敷衍了事辨似: 遺,音|ˊ。留下。不可寫作「遣」。 「不遺餘力」及「盡心竭力」都有用盡所有力量的意思。 「不遺餘力」使用範圍較廣,褒貶義均適用;「盡心竭力」則另有用盡心思之義,多用在褒義。 不遺餘力 盡心竭力 辨似例句 ○ ㄨ 這個引起爭議的提案,有些人~地對它進行詆毀。 ○ ○ 只要我們~地去做事,一定會成功。
管窺蠡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三.幔亭遇仙錄》:「而諸儒以管窺蠡測,拘拘然指一字為褒貶,豈聖人之心乎?」
撥亂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國的歷史修訂而成的一本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內容主要記載春秋時代,各諸侯國間聘問、會盟、戰爭等政治事件,也有關於日食、水災、大旱等自然現象。孔子作此書,開私人修史之先,但並不純為紀載史事,而是將個人褒貶巧妙地寄託於遺詞用字間,以切要的言論呈顯對政治及社會問題的看法。春秋時代,各國分立,攻伐與征戰從未停止,孔子藉《春秋》強烈表達他對周王室的尊奉,以及大一統的主張,所以春秋三傳之一的《公羊傳》中便有一段話:「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意思是說:孔子作《春秋》,為的是扭轉亂世,使政治社會回歸於正道,就此來看,沒有比...
面面俱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方面都照顧到。《官場現形記》第五七回:「這位單道臺辦事,一向是面面俱到,不肯落一點褒貶的。」也作「面面俱全」。
處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公子共叔段為「段」,則是貶低他,因為他已經失去作為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禮節。相較下,《春秋》經文褒貶之義,鄙視段的程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願。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段的罪行,等他釀成大禍後再趕盡殺絕。「處心積慮」這句成語就從《穀梁傳》原文摘出,用來形容千方百慮,蓄意已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體名。指史家褒貶之詞,即「史評」。名稱本不統一,如《史記》的「太史公曰」、班固《漢書》的「贊」、范曄《後漢書》的「論」,至陳壽的《三國志》始見用「評」。
批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評論是非好壞。通常針對缺點、錯誤提出意見或加以攻擊。《紅樓夢》第一九回:「天下山水多著呢,你那裡知道這些。等我說完了,你再批評。」《文明小史》第二三回:「我這門樣一鬧,學堂中人一定要批評我,把我從前的名聲,一齊付之東流了。」
2.對文學或藝術品加以分析、比較及評價。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九齣:「俺小店乃坊間首領,只得聘請幾家名手,另選新篇。今日正在裡面刪改批評、待俺早些貼起封面來。」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莫近於《春秋》。」可見司馬遷對「春秋之義」和「春秋筆法」心儀已久,這是他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褒貶精神,撰述《史記》。 司馬遷要肩負史家職責。據《後漢書·百官志》載,「太史令」只是俸祿六百石 (質量單位)|石的小官,職責僅在於管理圖籍,掌管星像天文,最多也只是記錄上代及當代事情,並無著述的責任。然而,司馬談和司馬遷明顯不滿足於「拾遺補蓺」。司馬談早有整理上代歷史的計劃,可惜卻「發憤而卒」,臨終前叮囑司馬遷,認為「自獲麟以來,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甚多,身為太史令,有完成論載上代歷史...
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書名。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臧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評論、褒貶。《文選.張衡.西京賦》:「街談巷議,彈射臧否,剖析毫釐,擘肌分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