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0.72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光怪陸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陶元藻《越畫見聞.卷上.孫位》:「適有渤海某公至,作歌行以紀之,總美孫位、景煥二畫極光怪陸離、淋漓酣暢之致。」
孤陋寡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識淺薄,見聞不廣泛。《抱朴子.外篇.自敘》:「貧乏無以遠尋師友,孤陋寡聞,明淺思短,大義多所不通。」《三國演義》第一○回:「某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
口蜜腹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韓邦奇《苑洛集.卷二一.見聞考隨錄四》:「人之於我,與其得口蜜腹劍之人,不若得是人而緩急猶可恃也。」
醉生夢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醉生夢死」是用來形容人的生活目的不夠明確,恍恍惚惚,好像是喝醉或在睡夢中。宋代大儒程頤在〈明道先生行狀〉一文中,譴責當今學者說:「雖才高明智,膠於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而這一切,乃源自於「道之不明」。正道無法彰明,則「邪誕妖異之說」橫行,迷惑人心,掩蔽良能,即使是聰明之士,亦因受異端邪說的蒙蔽,以致於心智無法清明。「醉生夢死」就用來比喻人糊裡糊塗地活著。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說過:「『百姓日用而不知』,便是不知所謂發生,亦不知所謂收斂,醉生夢死而已。」(見《朱子語類.卷一一六.朱子.訓門人四》)朱子認為一般人這樣一日過一日,懵懵懂懂,對一切事物的發生都不知其所以然,此即所謂「醉生夢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除了要吸取課本上的知識外,還得要多到各地旅行,開拓視野,以增廣見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見解、見聞。如:「見識」、「遠識」、「才識」、「膽識」。
哀鴻遍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戊申四十九歲》:「金陵、儀徵一帶居民皆架木栖止,余家天安橋宅亦復水深數尺。哀鴻遍野,百姓其魚。」
風花雪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鏡花緣》第四二回:「命名:不必另起文墨及嘉祥字樣,雖乳名亦無不可;或有以風花雪月、以夢兆、以見聞命名者,俱仍其舊,庶不失閨閣本來面目。」
長袖善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張集馨日記.同治三年十二月十五日》:「慶陽糧台,聞派楊簡侯,糧台老手也,無米為炊,不比江南之長袖善舞。」
以蠡測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勺水的瓢來測量大海的水。比喻見聞短小淺陋。漢.曹操〈與王脩書〉:「但恐旁人淺見,以蠡測海,為蛇畫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