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詆毀。《莊子.山木》:「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无譽无訾。」唐.韓愈〈進學解〉:「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
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詆毀。《荀子.非相》:「鄉則不若,偝則謾之。」
|
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反對、詆毀。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孝經.五刑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詆毀、誹謗。通「誹」。《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
|
不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菽,就是豆子。麥,則是麥子。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作物,而且形狀完全不同,極容易分辨。如果一個人連豆子、麥子都無法分辨,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
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誹謗、詆毀。《漢書.卷九三.佞幸傳.石顯傳》:「顯恐天下學士姍己。」宋.陸游〈容齋燕集詩序〉:「遇怒罵姍侮,如風葉之過吾前。」
|
誣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誹謗、詆毀、毀謗、造謠、汙蔑、誣賴、誣枉、歪曲
|
誹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詆毀、毀謗、中傷、造謠、誣蔑
|
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詆毀。《左傳.成公十六年》:「取貨于宣而訴公于晉侯,晉侯不見公。」《三國志.卷一四.魏書.郭嘉傳》:「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
|
一文不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
影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編造相似的情景來攻擊、詆毀別人。[例]這個漫畫影射最近轟動的新聞,令讀者不免會心一笑。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