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餘音繞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是用「餘音繞梁」形容王小玉迴環轉折,直入雲霄的高妙唱工,後世在使用此一成語時,即以這個語義為主。但有時亦見用來形容話語的意味深長,如清代賀裳在《載酒園詩話》中評論歐陽修的古詩:「至若敘事處,滔滔汩汩,累百千言,不衍不支,宛如面談,亦其得也。所惜意隨言盡,無復餘音繞梁之意。」則是說歐陽修的敘事詩雖洋洋灑灑、滔滔不竭,但可惜意味不夠深遠,所以「意隨言盡」,沒有餘韻。
唯妙唯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仿得精細巧妙,逼真傳神。如:「老殘遊記中將白妞說書的神韻,描寫得唯妙唯肖。」也作「維妙維肖」。
心血來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氏一家人。書中描述太乙真人對黃家受難之感應,文云:「太乙真人閒坐碧遊床,正運元神,忽心血來潮。」而說書人則在此句後加注道:「但凡神仙,煩惱、嗔痴、愛慾三事永忘,其心如石,再不動搖;心血來潮者,心中忽動耳。」故知「心血來潮」這句成語本是用來形容修練成仙者,心思原無波動,但卻突然對人事有所感應與預知,但後來語義轉變,多被用來形容突然興起的念頭。
力透紙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者備矣,然後齊於古人矣。」「敢問執筆之理,可得聞乎?」長史曰:「予傳授筆法之老舅彥遠曰:『吾聞昔日說書若學,有工而跡不至。』後聞於褚河南1>曰:『用筆當須如印泥畫沙。』思所以不悟,後於江島,遇見沙地平淨,令人意悅欲書2>,乃偶以利鋒畫其勁險之狀3>,明利媚好4>,乃悟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5>,畫乃沈著。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矣。真、草6>用筆,悉如畫沙,則其道至矣。是乃其跡可久,自然齊古人矣。」 〔注解〕 (1) 褚河南:褚遂良(西元596∼658),字登善,唐錢塘人。初唐書法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法家。博涉文史,工楷書、隸書,書學鍾繇、王羲之,而成古雅...
餘音嫋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是用「餘音繞梁」形容王小玉迴環轉折,直入雲霄的高妙唱工,後世在使用此一成語時,即以這個語義為主。但有時亦見用來形容話語的意味深長,如清代賀裳在《載酒園詩話》中評論歐陽修的古詩:「至若敘事處,滔滔汩汩,累百千言,不衍不支,宛如面談,亦其得也。所惜意隨言盡,無復餘音繞梁之意。」則是說歐陽修的敘事詩雖洋洋灑灑、滔滔不竭,但可惜意味不夠深遠,所以「意隨言盡」,沒有餘韻。
熱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場面高興、熱烈。《紅樓夢》第四三回:「園中人都打聽得尤氏辦得十分熱鬧,不但有戲,連耍百戲並說書的男女先兒全有。」《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只聽得彭、施二人房裡拍手的聲音很覺熱鬧,不由的踱了進去。」
言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管子.心術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不得過實,實不得延名。」指言辭虛妄誇大,與事實不相符。《三國演義》第九六回:「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且住!說書的這話怕有些言過其實。」
道聽途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道聽塗說」。見「道聽塗說」條。01.唐.柳宗元〈與劉禹錫論周易九六說書〉:「是見其道聽而途說者,又何能知所謂《易》者哉!」02.《平妖傳》第九回:「雖然求法的念頭甚誠,還在半信半疑,恐怕那僧伴所言,道聽途說,未知是真是假。」 
擔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扁擔和掛在兩端的東西,後亦指所挑的東西。《老殘遊記》第二回:「只聽得耳邊有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兒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也作「擔兒」。
看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戲曲、說書人或話本和章回小說中對觀眾與讀者的稱呼。元.無名氏《獨角牛》第四折:「值看官滿懷錢,端的是名不虛傳。」《紅樓夢》第一回:「列位看官,你道此書何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