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王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過這兩種動物,卻巧妙地回答說:「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治平四年中進士。熙寧四年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說書,後與呂惠卿同時編修《三經新義》。王安石變法時成為父親的助手。後因推行新法受阻,憂憤成疾,只活了33歲,以英年早逝。王雱在野史中記載頗多。王辟之《澠水燕談錄》云:「宋王荊公之次子名雱,為太常寺太祝,素有心疾,娶同郡龐氏女為妻。逾年生一子,雱以貌不類己,百計欲殺之,竟以悸死,又與妻日相鬥哄,荊公知其子失心,念其婦無罪,欲離異之,則恐其誤被惡聲;遂與擇婿而嫁之。」《古今詞話》、魏泰《東軒筆錄》也有類似的記載。 評價目前尚無...
七俠五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說書家石玉崑所講述,原名《三俠五義》。以明代包公案為基本而作,敘述包拯等事,後俞樾稍加訂正,更名《七俠五義》。
餘妙繞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是用「餘音繞梁」形容王小玉迴環轉折,直入雲霄的高妙唱工,後世在使用此一成語時,即以這個語義為主。但有時亦見用來形容話語的意味深長,如清代賀裳在《載酒園詩話》中評論歐陽修的古詩:「至若敘事處,滔滔汩汩,累百千言,不衍不支,宛如面談,亦其得也。所惜意隨言盡,無復餘音繞梁之意。」則是說歐陽修的敘事詩雖洋洋灑灑、滔滔不竭,但可惜意味不夠深遠,所以「意隨言盡」,沒有餘韻。
馬頭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擦弦樂器。蒙古族的傳統樂器,蒙語稱為「莫林胡爾」。內蒙古東部部分地區稱為「綽爾」。兩弦,夾於雙膝之間演奏,弓弦分離,以指背按弦,其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故稱為「馬頭琴」。除獨奏外,並可為民歌、說書的伴奏,或與四胡等樂器合奏。
餘響遶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是用「餘音繞梁」形容王小玉迴環轉折,直入雲霄的高妙唱工,後世在使用此一成語時,即以這個語義為主。但有時亦見用來形容話語的意味深長,如清代賀裳在《載酒園詩話》中評論歐陽修的古詩:「至若敘事處,滔滔汩汩,累百千言,不衍不支,宛如面談,亦其得也。所惜意隨言盡,無復餘音繞梁之意。」則是說歐陽修的敘事詩雖洋洋灑灑、滔滔不竭,但可惜意味不夠深遠,所以「意隨言盡」,沒有餘韻。
入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時說書人於開講前,先以一小段故事或笑話作引子,再導出正文,稱為「入話」。《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適來小子道這段小故事,原是入話,還未曾說到正傳。」也稱為「笑耍頭回」。
得勝頭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時說書人於開講前說個小故事,以導出正文。《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且先引下一個故事來,權做個得勝頭迴。」也稱為「得勝頭回」。
德勝頭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時說書的人開講前說個小故事,以導入正文的話題。《醒世恆言.卷三三.十五貫戲言成巧禍》:「且先引下一個故事來,權做個德勝頭迴。」也稱為「笑耍頭回」。
杭州評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杭州、紹興等地的說書藝術。表演者一人,只說不唱,使用手帕、扇子、醒木板等道具。多以當地方言演述歷史、俠義、神怪等故事。
鼓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為單皮鼓和檀板兩種樂器的組合,二者皆為節拍樂器,為戲曲樂隊的指揮樂器。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齣:「六朝興廢怕思量,鼓板輕輕放,沾淚說書兒女腸。」《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打鼓板纔立到沿口,輕輕的打了一下鼓板,只見那貼旦裝了一個紅娘,一扭一捏,走上場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