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門上用來望敵守禦的高樓。《新唐書.卷一五五.馬燧傳》:「燧聚石種樹障之,設二門為櫓。」
心照不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潘岳〈夏侯常侍誄〉(據《文選.卷五七.誄》引)夏侯湛,字孝若,人也。少知名,弱冠辟太尉府。……春秋四十有九。元康元年夏五月壬辰寢疾,卒于延喜里第,嗚呼哀哉!乃作誄曰:「……人見其表,莫測其裡。徒謂吾生,文勝則史1>。心照神交,唯我與子。且歷少長,逮觀終始。子之承親,孝齊閔參;子之友悌,和如瑟琴。事君直道,與朋信心。……」 〔注解〕 (1) 文勝則史:文章辭采勝過質樸,則顯得浮夸。《論語.雍也》:「文勝質則史。」
咄咄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堪眇目11>故也。 〔注解〕 (1) 桓南郡:桓玄(西元369∼404),字敬道,襲爵南郡公,東晉國龍亢人。安帝隆安二年,兗州刺史王恭和荊州刺史殷仲堪起兵,玄響應。安帝元興二年執掌朝政,稱帝,國號楚。後為劉裕、劉毅起兵討伐,玄兵敗西逃,為益州兵所殺。 (2) 殷荊州:殷仲堪(?∼西元399),東晉陳郡長平人。能清言,善屬文。與王恭共起兵,桓玄響應。後中朝廷離間計,與桓玄一戰兵敗,被逼自殺。 (3) 語次:交談告一段落。次,停止。 (4) 了語:一種類似「聯句」的文字遊戲,指說到盡頭,了無餘義的話。 (5) 顧愷之:西元341∼402,字長康,小字虎頭,晉無錫人。博學有才氣,善繪畫,...
望梅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1>行役2>,失汲道3>,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4>林,饒子5>,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解〕 (1) 魏武:魏武帝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人。雄才大略,多權詐,能作詩文。起兵追擊黃巾賊,討伐董卓,漸次剪削諸雄,自封為丞相,官拜大將軍,爵號魏公,後死於洛陽。子曹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2) 行役:行軍。 (3) 失汲道:迷失取水之路,指找不到水源取水。 (4) 梅:性耐寒,葉卵形,早春開花,花瓣五片,色紅或白。果實味酸,可食。 (5) 饒子:多子,指梅樹上結了很多果實。
高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王柏〈跋東山谷詩軸〉:「高風勁節,凜然千古。」 02.明.邵璨《香囊記.第三一齣》:「那飲藥玄,納肝弘演,高風勁節真堪羨!滄溟波浪能幾枯,歲寒松柏何曾變。」 參考詞語︰高風峻節注音︰ㄍㄠ ㄈㄥ ㄐㄩㄣˋ ㄐ|ㄝˊ漢語拼音︰gāo fēng jùn jié釋義︰猶「高風亮節」。見「高風亮節」條。 01.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一.楚漢魏六朝上》:「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於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心也。」 參考詞語︰孤標峻節注音︰ㄍㄨ ㄅ|ㄠ ㄐㄩㄣˋ ㄐ|ㄝˊ漢語拼音︰gū biāo jùn jié釋義︰「孤」謂孤高。「孤標峻節」猶「高風亮節」。見「高風亮節」條...
排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í shān zhuǎn hǎi釋義︰猶「排山倒海」。見「排山倒海」條。 01.唐.李白〈憶舊遊寄郡元參軍〉詩:「迴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參考詞語︰倒海排山注音︰ㄉㄠˇ ㄏㄞˇ ㄆㄞˊ ㄕㄢ漢語拼音︰dǎo hǎi pái shān釋義︰即「排山倒海」。見「排山倒海」條。 01.元.方回〈送丘正之海鹽州教授〉詩二首之二:「去年七月朔風潮,倒海排山蜃鱷驕。」
如喪考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若喪考妣注音︰ㄖㄨㄛˋ ㄙㄤˋ ㄎㄠˇ ㄅ|ˇ漢語拼音︰ruò sàng kǎo bǐ釋義︰即「如喪考妣」。見「如喪考妣」條。 01.漢.揚雄〈元后誄〉:「享國六十,殂落而崩。四海傷懷,擗踊拊心,若喪考妣,遏密八音。」 02.《晉書.卷六二.祖逖列傳》:「俄卒於雍丘,時年五十六。豫州士女若喪考妣,梁百姓為之立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坑、壕溝。亦指護城河。如:「溝塹」。《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使高壘深塹,勿與戰。」《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夏四月,大赦,詔諸郡縣治城郭,起樓,穿塹發渠,以備盜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緯書的簡稱。《漢書.卷七五.李尋傳》:「五經六緯,尊術顯士。」《三國志.卷四二.蜀書.周傳》:「治尚書,兼通諸經及圖緯。」
渾渾噩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揚雄(西元前53∼西元18),字子雲,西漢成都人。口吃而博學深思,作《太玄》以擬《易》,作《法言》以擬《論語》。揚雄認為言語和書辭會表達出一個人真實的心情,而當時的政治民情亦會影響當時的文風。他在《法言》的〈問神〉篇中提及:「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下周者,其《書》乎!」意思是指《尚書》中的虞、夏書給人深厚廣大的感覺;商書給人廣博浩大的感覺;周書給人嚴肅正直的感覺;但周以後的秦書就給人酷烈的感覺。這都是因為當時的政治民情,影響到文風。上古民情純樸天真,政治清明,與秦時的苛政完全不同,所以產生文章當然也就迥異。「渾渾」、「噩噩」本來是形容深厚廣大,嚴肅正直的意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