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導使性情變好。如:「感化」、「教化」、「潛移默化」。
使改變。如:「化名」、「化妝」、「化險為夷」、「千變萬化」。
消除。如:「化解」、「化痰止咳」。
使物體形態改變。如:「液化」、「焚化」、「火化」、「融化」。
化緣:佛家以能布施者為與佛有緣,故僧尼等求人布施財物稱為「化緣」。
羽化:A>昆蟲自蛹或稚蟲蛻變為成蟲時,稱為「羽化」。B>稱得道成仙為「化」。
接於名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狀態的改變。如:「現代化」、「電腦化」、「科技化」、「平民化」、「自動化」。
化學:研究物質結構、性質及變化過程之科學。
化子:靠討飯、要錢過活的人。或稱為「乞丐」、「叫化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上或向前移動。與「退」相對。如:「進階」、「前進」、「進攻」。
由外面到裡面。如:「進門」、「進房」、「閒人免進」。
推薦。如:「進賢」。
呈獻、奉上。如:「進貢」、「進奉」、「進呈」。
積極、努力。如:「上進」、「進取」。
收入、買入。如:「進帳」、「進貨」、「進項」。
傳統建築中,院落的前後層次。如:「兩進院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主張、學說。如:「進化論」、「相對論」。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六.藥議》:「世俗似此之論甚多,皆謬說。」
物競天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種互相競爭,適應自然者則生存,不適者淘汰。為達爾文進化論所提出的主要觀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肉齒類動物軀體長、四肢短、足有爪、有44顆牙、大腦不發達。在始新世時,肉齒類衰弱,取而代之的物種是較進化物種「小古貓」(Miacid),小古貓是現代所有陸棲食肉動物的演化祖先,棲息在森林中,大腦比肉齒類發達,捕食效率高。漸新世時期,古老食肉動物分支成類似現代食肉動物的樣貌,如恐齒貓(Dinictis)類。恐齒貓的體態貌似於靈貓和貓,四肢和尾巴長,利用腳掌著地行走(現代貓類用腳趾著地行走)。中新世時發展出類貓科動物類群(Pseudaelurus),類貓科動物的體態已非常像貓,也開始用腳趾著地行走,牙齒的排列也與現代貓類相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環境,擁有流線型的體型,具有最好的游泳技能。牠們都朝著盡量減輕水壓和減少水中行進的阻力不斷的發展和進化。有些魚其實看起像魚,生活習性也像魚,但其實不是魚,像是鯨、海豚、海豹等,這些都是屬於哺乳動物。(註2) 側線是最好的感覺器官魚的兩側,兩邊都有從鰓延伸到尾鰭的一條細線條,這就是所謂的側線,側線就很像人類的耳朵一樣,當獵物或敵人活動時,能夠透過水的波動讓側線快速地感覺到。所以可以掌握比視線還要遠的地方。側線上都有小小的孔,每一個孔上都長有細毛,只要稍微有震動,這些細毛就會朝某方向倒下,因而感覺到水波的變化。(註1) 鱗...
顛撲不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牢不可破,堅不可摧反義:不攻自破,漏洞百出辨似: 「顛撲不破」及「牢不可破」都有無法動搖、摧毀的意思。 「顛撲不破」側重於真確,故多用在學說、理論等;「牢不可破」側重於堅固,用於一般事物或意志、態度。 顛撲不破 牢不可破 辨似例句 ○ ㄨ 達爾文的進化論至今仍舊~。 ㄨ ○ 那座城堡以~的嚴密防禦系統聞名於世。
開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由野蠻進化到文明。
魚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兩種與其他脊椎動物的前後肢一般是成對的,稱為“偶鰭”。但是,隨著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的不同,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某些魚鰭功能和形狀發生了改變,甚至有些鰭退化或消失。現將各種魚鰭簡介如下。 魚鰭的作用  各種鰭中尾鰭的作用最大,它既能使身體保持穩定,把握運動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產生前進的推動力;但有的魚尾鰭卻還具有其他的功能。如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的一類軟骨魚鰩,尾鰭呈鞭狀,常具尾刺,尾刺有毒。鰩的尾鰭是一種很好的禦敵武器;長尾鯊的尾鰭長約占體長的一半,常數尾群集,以其長尾擊水,用於驅集小型魚類後捕食,尾鰭成了捕食的工具...
喜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部分在冬天會成小群共同行動。<註3> 聰明的鴉科鴉科鳥類不但是人類最熟悉也是鳥類世界中最進化及智力最高的鳥類。分為黑色的大型"鴉"及體型較小但是尾巴較長且漂亮的"鵲"兩大類,他們多為群棲、雜食性,只要能吞的下的東西它都可以吃。<註4>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喜鵲英文關鍵字:Pica pica 參考書目註1: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鳥類126頁,姚正得,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996年6月出版。註2:台灣野鳥圖誌26頁,何華仁著,常民文化1996年6月出版。註3:鳥羽,台灣野鳥羽毛圖鑑292頁,郝偉廉著,...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