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34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鳳毛麟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比比皆是、漫山遍野、汗牛充棟、車載斗量
星羅棋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班固.西都賦︰「列足周市,星羅雲布。」 2.釋義 向天空的星星和棋盤上的旗子分布著。羅︰羅列。一作「星羅雲布」 3.用法 形容數量很多,分布很廣。 4.義近.義反 義近 鱗次櫛比、比比皆是、滿山遍野 義反 一星半點、寥寥無幾、寥落晨星 5.例句 這一帶海灘,自從戰爭開始後地雷星羅雲布,不少人因此喪生。
中流砥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獨立不撓、力挽狂瀾的人。參見「砥柱中流」條。宋.劉仙倫〈賀新郎.小隊停鉦鼓〉詞:「緩急朝廷須公出,更作中流砥柱。」清.李漁《玉搔頭》第二二齣:「就是如今的天下,奸雄遍野,邪佞盈朝,全靠爹爹一人做個中流砥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遍布的、充滿的。如:「漫山遍野」、「漫天大霧」。
生靈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水深火熱,民不聊生,赤地千里,哀鴻遍野反義:四海昇平,安居樂業,國泰民安,豐衣足食辨似: 「生靈塗炭」及「民不聊生」都有人民生活困苦的意思。 「生靈塗炭」側重於所處的境遇,可用於受災或暴政統治等狀況;「民不聊生」側重於生計層面。 生靈塗炭 民不聊生 辨似例句 ○ ㄨ 有些國家內戰連年,當然免不了~,民怨四起。 ㄨ ○ 清朝末年,政治腐敗,經濟凋敝,物價飛漲,~。
滿目瘡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百孔千瘡、民生凋敝、赤地千里、哀鴻遍野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姓不聊生」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相關詞 相似詞水深火熱、生靈塗炭、赤地千里、哀鴻遍野 相反詞四海昇平、安居樂業、國泰民安、豐衣足食 例句遇上全球經濟不景氣,再加上天災肆虐,搞的民不聊生。
初出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李典見勢頭不好,急奔回博望城時,火光中一軍攔住。當先大將,乃關雲長也。李典縱馬混戰,奪路而走。于禁見糧草車輛,都被火燒,便投小路奔逃去了。夏侯蘭、韓浩來救糧草,正遇張飛。戰不數合,張飛一槍刺夏侯蘭於馬下。韓浩奪路走脫。直殺到天明,卻纔收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後人有詩曰:「博望1>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2>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夏侯惇收拾殘軍,自回許昌。 〔注解〕 (1) 博望:縣名。地約在今河南省南陽縣東北。漢時設置,為武帝封張騫的侯國。相傳諸葛亮曾在這裡用火攻,打敗了夏侯惇十萬大兵。 (2) 直須:竟須、還要。
浩浩蕩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氣勢雄壯、規模宏大。《三國演義》第五八回:「西涼州前部先鋒馬岱,引軍一萬五千,浩浩蕩蕩,漫山遍野而來。」《紅樓夢》第一四回:「只見寧府大殯浩浩蕩蕩壓地銀山一般,從北而至。」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疼痛,繼續催馬狂奔,一直逃到淮北才息了口氣。晉軍乘勝追擊,秦兵沒命的潰逃,被擠倒的、踩死的兵士,滿山遍野都是。那些逃脫的兵士,一路上聽到風聲和空中的鶴鳴聲(文言是“風聲鶴唳”,唳音同力,就是鶴鳴聲),也當作東晉追兵的喊殺聲,嚇得不敢停下來。謝石、謝玄收復了壽陽,派飛馬往建康送捷報。這一天,謝安正跟一個客人在家裡下棋。他看完了謝石送來的捷報,不露聲色,隨手把捷報放在床上,照樣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來的戰報,忍不住問謝安說:“戰事情況怎麼樣?”謝安慢吞吞的說:“孩子們到底把秦人打敗了。”客人聽了,高興得不想再下棋,想趕快把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