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2.93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輯原子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輯原子論是指由羅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及維根史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所發展出來的一套關於語言與世界間關係的理論。強調語言與世界間有相對應的輯結構關係,哲學的工作即在於呈顯出此種關係。此種理論的初步構想首先見諸羅素的〔數學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一書中,而由其學生維根史坦在〔輯哲學論叢〕(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中將其理論體系完備化。
  在〔輯哲學論叢〕一書中,維根史坦認為,語言與世界間具有一種輯圖式(logical sche...
輯實徵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輯實徵論是二十世紀分析哲學運動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基本上並不是一個嚴格統一的派別,而是一股強調語言之輯解析為共同特點的哲學思潮。與其近乎同義的說法還有「輯經驗論」、「科學經驗論」(Scientific Empiricism)等。其主要特徵在強調語言的輯分析以及科學的經驗證實,希望釐清傳統哲學的迷霧。
  輯實徵論的形成和一九二○年代以石里克(Moritz Schlick, 1882~1936)、卡納普(Rudolf Carnap, 1891~1970)等人領導的維也納學圈(Vienna Circle)有密切關係,主要繼承了羅素(B.A.W. Russell, 1872~...
布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布林代數;輯代數】(Boolean algebra)。
  布林輯是布林代數(Boolean Algebras)應用於輯學上之稱謂。布林代數是由1815年誕生於英國的喬治.布林(George Boole)於研究符號輯運算時所設計的。由於布林研究的成果,才使得輯可以如同數學加減乘除一般,以符號方式運算。
  布林輯以集合(Set)作為基礎,而集合的組成基本單位稱為元素(Element)。元素可以代表任何事物或特性。集合與集合間的輯運算主要有AND、OR、NOT 3種運算元。若/A,/B各代表由不同元素所組成的2個集合,則AND: /A.AND./B表示由/A, /B二集合中,抽取出具有相同特性的交集或事件的元素所組合成的集合稱之...
符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輯。不限名詞和命題,將其關係用數學符號表達,而以數學運算的方式,據以推斷論證命題的結果,有執簡銜繁的功效。
算術輯單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為電腦中央處理單元中用以控制所有算術、輯運算的執行。
輯實證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源於奧地利維也納學派,為二十世紀哲學主流之一。認為哲學的主要工作只是在建立一套完整的輯系統,使能以正確的方式表達出清晰的觀念,而這些觀念只限於輯可以驗證的知識,並無法討論有關信仰與倫理的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符合輯推理形式的規律。如:「你這種想法是不合輯的。」
輯電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具輯運算功能且由輯閘所組成的電子線路。該線路將輸入訊號依其所設計的輯規則轉為輸出訊號。參【閘】(gate)。
〔科學發現的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學發現的輯〕(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是當代奧裔英國科學哲學、政治哲學家波帕(Karl Popper, 1902~1994)第一本重要的關於科學哲學的經典之作。此書原名〔探究的輯〕(Logik der Forschung),於一九三四年以德文在維也納(Vienna)出版,英文版於一九五九年時出版,並改名為〔科學發現的輯〕。
  在出版此書前,波帕做過木匠、保育員、小學教師與中學教師,雖然也曾廣泛涉獵各門課程:數學、理論物理、歷史、心理學與哲學,但是並未正式進入學術研究的領域。直到此書的出版,獲得初步的成功後,波帕的聲名鵲起,才...
輯資料獨立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程式設計時,由工作處理中將資料抽象化,以使資料結構修改時不會影響應用程式對資料的正確使用,如此可增加程式的維護和擴充性。參【資料獨立性】(data independence)。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