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806.8148 ms
共 9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酬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謝神祇。如:「酬神大會」。
|
有志難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有高遠的志向卻難以實現。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有一等要讀書的家私薄,更無錢辦束脩,因此上有志難酬。」
|
外在酬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教學歷程中的動機研究中,酬賞(reward)與懲罰(punishment)是最常使用的兩種方法。在學校裡,教師給予學生的東西(包含物質的與精神的)若能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感受或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則稱之為酬賞;反之,教師加在學生身上的任何行為若是使學生感到痛苦的,則稱之為懲罰。因此,酬賞是對學生的行為產生正向的增強作用;當下次同樣情境出現時,希望他能再出現同樣的行為反應。這種行為學派對動機的看法,在認知學派興起後就受到一些質疑。認知學派的心理學者布魯納(J. Bruner)於一九六一年提出發現式學習(discovery learning),他認為任何學科皆能以某種合理方式對任何兒童在任何階段來...
|
薄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薄的報酬。如:「尋找失物,願奉薄酬。」「這是一點薄酬,請您收下。」
|
酬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財物或行動答謝。《三國演義》第九一回:「年給衣糧,月賜廩祿,用茲酬答,以慰汝心。」也作「酬報」、「酬謝」。
2.以詩文相互應答。《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几,不相酬答。」
|
重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隆厚的酬謝。《文明小史》第五四回:「如蒙批准,將來一定重酬。」
|
酬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為酬勞的金錢。如:「好好去做吧!事成之後,有一大筆酬金在等著您咧!」
|
酬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財物或行動答謝。南朝宋.徐陵〈與王吳郡僧智書〉:「年迫桑榆,豈期酬報?」《紅樓夢》第一回:「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內便鬱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也作「酬答」、「酬謝」。
|
得不酬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做一件事所付出的功夫太多,而得到的成果太少。《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論曰》:「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狀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勞。」也作「得不酬失」、「得不償失」。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