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求學。《孟子.盡心上》:「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後漢書.卷三五.鄭玄傳》:「玄自遊學十餘年,乃歸鄉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荀子.勸學》:「蟹六跪而二螯。」《韓非子.內儲說下》:「門者刖跪請曰:『足下無意賜之餘隸乎?』」
坐懷不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ㄩˇ,以體相溫。 (3) 不逮門:趕不及進城門。不逮,不及。〔參考資料〕 《荀子.大略》柳下惠與後門者同衣而不見疑,非一日之聞也。
絕無僅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宋.包恢〈旌表陸氏門記〉:「然則歷千餘載而下,而乃有如陸氏之門者,豈非世之寥寥乎絕無僅有,而卓卓乎光前絕後者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孔子的父親。《左傳.襄公十年》:「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晉.杜預.注:「紇郰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紇也。」
牽強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董仲舒將「日食」這種自然現象,視為是「禮義將大滅絕之象也」,後來更舉出襄公二十九年時,吳子餘祭死於守門者之手來加以證明。像這種情形,鄭樵即認為是「牽合附會」,沒有道理的。後來「牽強附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生拉硬扯,勉強湊合的情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限定、約期。《後漢書.卷四一.鍾離意傳》:「意遂於道解徒桎梏,恣所欲過,與剋期俱至,無或違者。」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准備筵席茶禮花紅,剋日過門者。」
對答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應對如流」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逸文(據《太平御覽.卷四六三.人事部.辯上》引)孔融字文舉,孔子世孫也。李膺為河南尹,恃才倨傲,誡守門者,非吾通家子孫,不得輒通。融年十二,入洛,欲以觀其人,乃謂守門者曰:「吾與李君通家子孫耳。」守門者告膺,膺呼召問曰:「卿與吾有何所故?」融曰:「臣先君孔子與公老君同德比義,則臣與公累代通家也。」膺大悅,引坐謂曰:「卿欲食乎?」融曰:「須食。」膺曰:「教卿為客之禮,主人問食,但讓不須。」融曰:「不然。教君為主之禮,但置於食,不須問客。」膺慚乃歎曰:「吾將老死,不見卿富貴也。」融曰:「公殊未死。」膺曰:「如何?」融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
割席分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後用以比喻和朋友絕交。《三國演義》第六六回:「寧自此鄙歆之為人,遂割席分坐,不復與之為友。」也作「割席」、「割席絕交」。
應答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應對如流」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逸文(據《太平御覽.卷四六三.人事部.辯上》引)孔融字文舉,孔子世孫也。李膺為河南尹,恃才倨傲,誡守門者,非吾通家子孫,不得輒通。融年十二,入洛,欲以觀其人,乃謂守門者曰:「吾與李君通家子孫耳。」守門者告膺,膺呼召問曰:「卿與吾有何所故?」融曰:「臣先君孔子與公老君同德比義,則臣與公累代通家也。」膺大悅,引坐謂曰:「卿欲食乎?」融曰:「須食。」膺曰:「教卿為客之禮,主人問食,但讓不須。」融曰:「不然。教君為主之禮,但置於食,不須問客。」膺慚乃歎曰:「吾將老死,不見卿富貴也。」融曰:「公殊未死。」膺曰:「如何?」融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