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66.25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告誡。唐.韓愈〈請上尊號表〉:「堯之在位,七十餘載,戒咨嗟。」《紅樓夢》第七一回:「這兩個婆子就是管家奶奶們,時常我們和他說話,都似狠蟲一般。奶奶若不戒,大奶奶臉上過不去。」
2.舊日塾師懲責學生所用的戒尺。《儒林外史》第七回:「本該考居極等,姑且從寬,取過戒來,照例責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令所屬各機關。《福惠全書.卷二.蒞任部.出堂規》:「除一應事宜,宜另行通外,所有堂規,合先曉諭爾各役知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令遵照辦理。如:「依上級指示,遵辦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告諭。用於長官對下屬。《儒林外史》第三三回:「為此知該縣儒學教官,敦請該生即日束裝赴院,以便考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告誡勉勵。《漢書.卷八九.循吏傳.文翁》:「文翁欲誘進之,乃選郡縣小吏開敏有材者張叔等十餘人,親自厲。」也作「敕厲」。
〔欽頒太學訓士子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欽頒太學訓士子文〕為清乾隆五年(1740)訂頒,用以訓導太學生及士子為學之態度與方針;勒石於太學(國子監),並頒發給各省學官。其文如次:
  士為四民之首,而太學者,教化所先,四方於是觀型焉。比者聚生徒而教育之,董以師儒,舉古人之成法規條,亦既詳備矣。獨是科名聲利之習,深入人心,積重難返;士子所為汲汲皇皇者,唯是之求,而未嘗有志於聖賢之道。不知國家以經義取士,使多士由聖賢之言體聖賢之心,正欲使之為聖賢之徒,而豈沾沾焉文藝之末哉。
  朱子〔同安縣諭學者〕云:「學以為己。今之世,父所以詔其子,兄所以勉其弟,師所以教其弟子,弟子之所以學,舍科舉之業則無為也。使古人之學止...
〔訓士子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訓士子文〕係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因士習未端、儒教罕著,乃御製訓言,頒行各直省,由教官月集諸生於明倫堂讀誦,以為警。據清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聖謨〕所錄〔御製訓士子文〕如下:
  國家建立學校,原以興行教化、作育人才,典至渥也。朕臨御以來,隆重師儒,加意庠序;近復慎簡學使,釐剔弊端。務令風教修明,賢才蔚起;庶幾棫樸作人之意。乃比年士習未端、儒教罕著;雖因內外臣工奉行未能盡善,亦由爾諸生積錮已久,猝難改易之故也。茲特親製訓言,再加警。爾諸生其敬聽之!從來學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學;學術事功,原委有敘,爾諸生幼聞庭訓,長列宮牆;朝夕誦讀,寧無講究?必也躬修實踐,砥礪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斂整。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必斂入規,促其音節,辨要輕清,文而不侈,亦啟之大略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人派遣僕使,為書函中的敬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挑剔,責過苛。《紅樓夢》第九七回:「明日就是上好的日子,今日過來回姨太太,就是明日過禮罷,只求姨太太不要挑就是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