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欲蓋彌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的《春秋》,在魯昭公三十一年記載了一條史事:「冬,黑肱以濫來奔。」《左傳》對這條記載作了這樣的闡釋:魯昭公三十一年冬天,邾國人黑肱帶著濫城投奔魯國。按《春秋》的筆法,原本地位低下的人和枝微末節的事情並不值得記載,這則史事會被記錄下來是因為關係到魯國的國土變動。君子說:「出名不可以不慎重,就像黑肱,雖然他帶著土地投奔魯國,是為了求生存而非求出名,但是被史書記錄下來,反而留下壞名聲。所以君子在行動時會想到禮,在做事時會想到義,不會為了利益違背禮,也不會作出不義的事後,才感到愧疚。有的人想追求名聲,《春秋》卻不加記載,有的人想要掩飾,反而被明白地記了下來,這是為了懲罰不義之人。」後來「欲蓋彌彰」...
|
有恃無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記載了魯僖公二十六年夏天,齊孝公親自率兵攻打魯國北部邊境。魯僖公得到消息後,立刻指派展喜帶著酒食、財物前去慰勞齊國軍隊。才見面,齊孝公就問:「你們魯國人害怕嗎?」展喜回答:「小人會害怕,君子則不會。」齊侯說:「你們國家府庫空虛,野地裡連青草也看不到,憑什麼不害怕?」展喜解釋說:「依仗先王之命。昔日我先祖周公和齊國先祖姜太公輔佐成王時,曾立下『世世子孫,無相害也。』的盟誓,並且保存在盟府裡。齊桓公在世時也盡力在協調解決諸侯間的問題,遵守盟約精神。您即位時,諸侯們都相信您也會遵守先王的盟約,由於我們相信您會信守互助不相攻的盟約,所以一點也不害怕。」齊孝公聽了以後便撤兵回國。後來「有恃無恐」...
|
亦步亦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3) 奔逸絕塵:奔走的速度極快,比喻才能傑出。見「奔逸絕塵」。
(4) 瞠:音ㄔㄥ,張目直視的樣子。
|
肆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記.中庸》仲尼1>曰:「君子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3>;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4>也。」 〔注解〕
(1)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中庸: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3) 時中:時時處於中庸之中。
(4) 忌憚:有所畏懼而不敢妄為。
|
出類拔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其類,拔乎其萃7>,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注解〕
(1) 有若:人名。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生卒年不詳。為孔子弟子,好古道,面貌極似孔子,孔子卒後,弟子思慕孔子,乃共立有若為師,侍之如夫子生時。或稱為「有子」。
(2) 麒麟:一種傳說中罕見的神獸。形似鹿,但體積較大;具牛尾、馬蹄,頭上有獨角。背上有五彩毛紋,腹部有黃色毛。
(3) 鳳凰: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者稱為「鳳」,雌者稱為「凰」,為象徵祥瑞的鳥。
(4) 泰山:山名。起於山東省膠州灣西南,橫亙省境中部,盡於運河東岸。主峰在泰安縣北,為五嶽中的東嶽。
(5) 丘垤:小土堆。垤,音ㄉ|ㄝˊ。
(6) 潦:音ㄌㄠˇ,...
|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仇敵愾」係由「同仇」及「敵愾」二語組合而成。
「同仇」出自《詩經.秦風.無衣》,內容是說:即使沒有足夠的衣服,仍然可以共穿戰袍,整理武器,一起殺敵。描述了慷慨赴戰的志氣,反映戰士之間的友誼,從穿衣到殺敵,都願意患難與共。
「敵愾」則是出自《左傳.文公四年》,內容敘述甯武子婉轉批評了魯國僭用天子的歌樂。衛國的甯武子到魯國訪問,文公設宴款待,席間文公命樂工們演奏〈湛露〉和〈彤弓〉兩首詩歌。甯武子沒有辭謝,也沒有賦詩應和,按當時的外交禮節而言,是很失禮的。於是文公派管理禮賓事務的官員私下探問原因,甯武子說:「我以為那兩首詩歌是樂工為了練習而演奏的,因為它們是演奏於天子的宴會。以前諸侯在正月時,前...
|
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佛肸,明代有佛正。
|
望塵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4) 奔逸絕塵:奔走的速度極快。比喻才能傑出。見「奔逸絕塵」。
(5) 瞠:音ㄔㄥ,直視的樣子。〔參考資料〕 《尸子》(據《意林.卷一》引)鹿馳走無顧,六馬不能望其塵,所以及者,顧也。
|
出爾反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孟子.梁惠王下》載,春秋時,鄒國與魯國爭戰,鄒國人民皆不願為國家效死,讓鄒穆公非常的生氣與無奈。孟子告訴他說:「你的人民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當他們遭遇饑荒時,官吏們對朝廷隱瞞災情,任由災民流離失所,餓倒街頭,現在他們當然會用這樣的態度回報。曾子不是曾警惕人說:『你現在所做的事情,將會同樣的回報在你身上。』若是您從此施行仁政,未來人民一定也會有相對的報答。」後來「出爾反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麼待你。今則多用以比喻人的言行前後反覆,自相矛盾。
|
數典忘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典忘祖」的「數典」,就是舉列典故的意思。既然會舉列典故來論說事情,卻反而將自己祖先就是掌管典籍這件事都忘了。故事出自於《左傳.昭公十五年》。春秋時,晉國以荀躒和籍談為使節出使周王室,周景王設宴款待二人,宴席中所用的酒壺是魯國進貢的,景王於是問起:「各諸侯國都會進貢一些物品給王室,為什麼獨獨晉國沒有?」籍談回答:「每個諸侯國都曾領受王室的贈予,所以必須進獻寶貴的器物回饋王室的恩典。由於晉國地處深山邊塞,與王室距離遙遠,皇恩根本無從顧及,我們又窮於應付戎狄,哪有什麼東西可用來貢獻呢?」景王聽了頗不以為然,於是細數從晉國祖先開始,周朝王室曾經贈予的種種賞賜,並責問籍談:「你的先人是負責掌管國家典...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