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長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七言古詩,不限句數,故唐人稱之為「長句」。唐.杜甫〈蘇端薛復簡薛華醉歌〉:「近來海內為長句,汝與山東李白好。」宋.尤袤《全唐詩話.卷二.顧況》:「偏于逸歌長句,駿發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意外驚人語,非常人所能及。」
餔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席上替客人夾菜稱為「餔菜」。也作「布菜」、「佈菜」。
蓮花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一種蓮形計時器。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齣:「盼到燈昏玳收,宮壺滴盡蓮花漏。」
福壽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食品。禮中特製的糕點,作成蝙蝠銜桃的樣子。
功勞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門用以記載各人所建立功勛的簿冊。《三國演義》第三九回:「命孫乾、簡雍準備慶喜席,安排『功勞簿』侍候。」
口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口頭稱讚。《金史.卷一二六.文藝列傳下.周昂》:「文章工於外而拙於內者,可以驚四而不可以適獨坐,可以取口稱而不可以得首肯。」《三國演義》第八回:「允慇懃敬酒,口稱董太師并布之德不絕。」
2.口頭上說。《喻世明言.卷二五.晏平仲二桃殺三士》:「少刻,金瓜簇擁一人至前,其人口稱冤屈。」《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外面來了一個人,口稱前來送禮賀喜。」
心如刀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如刀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如刀割」原作「心肝若割」,謂猶如心頭被利刃割過,通常用來比喻內心的痛苦感受。漢代蔡邕〈太傅胡廣碑〉一文說道:「進睹墳塋,几空設;退顧堂廡,音儀永闕。感悼傷懷,心肝若割。」意思是說:我來到你的墓前,看到祭桌上空空蕩蕩的;再回頭看昔日常見你影子的長廊廂房,卻也望不到你的音容身姿。內心的傷痛油然生起,像是有把利刃正割著我的心頭。此處作者便用「心肝若割」比喻自己內心極深刻的痛苦。後來「心如刀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內心極為痛苦,像被刀割一樣,多用在所關切的人遭受苦難,而自身卻無能為力的狀況下,如明代小說《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鬧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在席上起鬨,強迫他人喝酒。[例]席上他總是喜歡鬧酒,弄得同座的人十分不悅。
祖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傳說道路的神明為祖神,出門的人為求一路平安,臨行前都要祭拜祖神。後稱送人遠行,為餞別而設的帷帳為「祖帳」。唐.王維〈齊州送祖三〉詩:「祖帳已傷離,荒城復愁入。」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一八齣:「今日是端陽佳節,特具宴於前殿之中,更設祖帳於蛇門之外。」
敲牛宰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宰殺牲口。元.無名氏《黃花峪》第二折:「俺這裡敲牛宰馬,做個慶喜的席。」《孤本元明雜劇.桃園結義.第三折》:「俺如今敲牛宰馬將蒼天告,則願的共死同生未為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