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63.4173 ms
共 26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斑馬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斑馬紋行人穿越道的簡稱。因其所用以描繪的斜紋形標線,類似斑馬的花紋,故稱為「斑馬線」。設於行人穿越道路眾多的地方,供行人橫越道路用。
|
班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離群的馬。《左傳.襄公十八年》:「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馬之聲,齊師其遁。』」唐.李白〈送友人〉詩:「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2.漢班固和司馬遷的合稱。《晉書.卷八二.陳壽傳.史臣曰》:「丘明既沒,班馬迭興,奮鴻筆於西京;騁直詞於東觀。」也作「馬班」。
|
哈伯馬的批判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哈伯馬無宰制的理想言談情境主要在於讓教師與學生能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的溝通網,教師應放下身段與學生溝通,以幫助學生發出他們內心的聲音。例如,學生不交作業或許不是單純的偷懶而已,也許還有其他原因,所以教師應該提供學生機會予以解釋,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目錄1 一、知識旨趣與社會實踐2 二、溝通行動理論3 三、學術與社會參與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一、知識旨趣與社會實踐哈伯馬斯在知識論上的主張是:任何一個認識都起源於旨趣(knowledge interes...
|
牛馬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僕役。牛馬走指為人掌牛馬的僕役。為自謙之辭。《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二齣:「生事從牛馬走。功名未嘖時人口。腰間留得劍光寒。沖星斗。」
|
秣馬利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完成作戰準備。《左傳.成公十六年》:「蒐乘補卒,秣馬利兵。」也作「厲兵秣馬」。
|
馬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馬隊和步兵。
|
粗首馬口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腹部圓,無肉稜。頭較大。吻略突。眼中大,上位。口斜裂,上頜骨末端可達眼中部下方,雌魚口裂稍大於雄魚。無鬚。體被中小型的圓鱗;側線完全而向下彎曲,側線鱗數51-55;背鰭前鱗25-27。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3(不分枝軟條)+ 9(分枝軟條);腹鰭 1(不分枝軟條)+7-8(分枝軟條);成熟雄魚的臀鰭明顯延長,末端游離呈條狀。體背側灰綠色,體側及腹側銀白。雄魚體側的有12-15條具藍綠色光澤之橫帶,幼魚及雌魚不顯。雄魚背鰭及臀鰭鰭條具黑色條紋,頭部下部呈橘紅色,胸鰭及腹鰭呈橘紅色到淺黃色;雌魚皆偏灰白色。繁殖期時,雄魚有追星出現。
|
布馬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陣名。為台灣早期流行於民間農忙閒暇時的一種民俗舞蹈;又稱為「竹馬兒」、「竹馬燈」、「跳馬燈」、「馬兒燈」。在台灣原稱「紙馬」後由紙質改為布質並畫上馬頭才稱為「布馬」。是一種熱鬧詼諧的民間歌舞小戲,於迎神賽會與慶典活動中尚有演出。布馬陣由《竹馬戲》演變而來,約於1661年間隨鄭成功所帶來之漢文化而流傳下來。其劇情大多敘述「狀元郎」風光騎馬出巡,卻因不諳馬術陷在泥沼之中,「隨扈」在旁營救緊張不已的情境。布馬的舞蹈動作是依情節而模擬出的肢體語彙;其舞步有跑馬步、跑圓場、扭步、引馬、跳水溝或過河、困塘、五方等。該布馬陣內容主要角色是狀元;著狀元服、手持馬鞭腰繫布馬(由竹篾札成馬的形狀,分為前後兩截繫...
吳騰達《台灣民間陣頭技藝》1996、趙郁玲《台灣傳統藝術研討會報告書:布馬肢體語彙之研究》1995、戈寶楞總監製《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北京卷)1993。
|
司馬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簡介:2 作品特色:3 後人評價:4 著作: 生平簡介:司馬翎(1933年-1987年),本名吳思明,廣東揭陽人(現屬揭東縣曲溪鎮),為將門之後(父親為19路軍將領吳履遜),別署「吳樓居士」、「天心月」。自幼涉獵廣泛,兼及佛、道,雅好現代文藝,1947年全家移居香港,1957年以僑生的身分來台就讀政治大學政治系。1958年就讀大二時,因寫作《關洛風雲錄》成名,一度休學在家從事武俠小說寫作,陸續寫出《劍氣千幻錄》、《劍神傳》,分別連載於香港、台灣的報章雜誌,一時聲譽鵲起,公推是武俠小說界的新星。大學畢業後,曾擔...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