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3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憤世疾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北朝以來形式主義為主的浮華文風。帶動了文學上的改革,不僅影響了當代,也深深影響了後來的宋代,振興了散文,稱之為「古文運動」。這一篇是韓愈抒發對社會、人性的看法,提到有一個姓談的書生寫了一篇〈崔山君傳〉,對不合理的社會現狀,表達了憤恨,以及憎恨邪惡的勢力,似有著隱遁的決心。而這個部分讓他覺得一般人很少能夠不與禽獸異物相同,而將人類應有的性情發揮到極致的。韓愈對人生所抱持的態度是屬於入世的,因為遵行儒家思想,對於社會應當貢獻己力,而非佛老那種出世、無為的消極生活態度。後來「憤世嫉俗」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痛恨腐敗的社會現狀及庸俗世態的痛恨。
聞一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格律須以內容精神為依據,並由作者的意匠來加以創造。又主張新詩應具有建築美、繪畫美、音樂美的表現,以和散文區別。在新詩盲目的摸索過程中,他起了很大的指導作用。他的詩歌,都是他的理論實踐,所獲評價很高。他的詩歌,取材現實,具有愛國憂時的精神與實質,朱自清譽之為「愛國詩人」。他也廣泛地研究了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由起於唐詩,上溯先秦漢魏六朝,乃至於古代神話、甲骨文和鐘鼎文等,以文學為中心,旁涉民俗學、社會學和人類學,形成一個完整的中國文學史和文化史的研究體系。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研究的學術貢獻尤大, 1942年...
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林燿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林燿德(1962年-1996年1月8日),本名林耀德,台灣作家,有詩、散文、小說、評論多種著作。林燿德高中時代即加入以溫瑞安、方娥真等馬來西亞學生為主要成員的神州詩社,並且開始創作,期間在《三三集刊》發表詩及散文,卻也因此牽扯進「神州事件」。林燿德活躍於80年代,提倡現代書寫和都市文學,並引進不少外國文學理論。他所提倡的都市文學,並不是指城鄉的二元對立。它是一種「主題」,一種精神產物,而並非人們所普遍認為的「地點」。「我的關切面是都會生活型態與人文...
裴特(Walter Pat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斯特納克(Boris Pasternak)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經歷3 寫作觀點4 著作 生平 本名許仁圖,1949年生,苗栗縣人。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為小說家,散文家,文學評論家。 經歷 1973年成立河洛圖書出版社任發行人,至1981年出書五百餘種。1980發表《鐘聲21響》等書。1980成立河洛影業有限公司,任董事長並擔任編劇、導演、主角等工作。1983任台灣時報記者。1990任台灣時報副刊主編、藝文組主任、總編特助、副總編主筆。1995任國美電視台顧問。1998年當選民進黨高雄市黨部主委。2000年出任陳水扁參選總統高雄市競選總部副主委、2004任總幹事。...
艾麗查奧若什科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揚為代表的新一代農民的愛國主義。語言風格作者將敘事和抒情結合,很多描寫田園風光的段落都類似帶詩意的散文,被認為是繼承了《塔杜施先生》開創的詩意抒情式的傳統。奧若什科娃在格羅德諾的墓90年代以後,奧若什科娃進一步加深了對人內心的探索,作品中的宗教與神學成分開始增多,如長篇小說《阿爾戈英雄》(1899年)等作品。她在晚年寫的短篇小說集《光榮屬於被戰勝者》(1910年)再現了一月起義的場面。 主要作品及中文譯本 《格拉巴先生》(1869年)《瓦茲瓦夫的日記》(1871年)《馬爾達》(187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施友松譯 1...
結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織結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
王盛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盛弘,1970 年出生於農家,根扎在農地,枝枝葉葉向著都市試探伸展;1988 年負笈北上,是一株懷抱母土投奔異鄉的植物; 1995 年退役後繼續留在台北,自覺到彷彿是一顆種籽,孤身遠離了母體之後,一旦落土,便有自信在那裡穩穩地把根扎下。王盛弘近年來潛心於散文創作,獲梁實秋、教育部等十餘項文學獎;曾任聯合報編輯,獲金鼎獎肯定。著有散文集《桃花盛開》(爾雅)、《假面與素顏》(九歌) 得過台北文學獎 〈三稜鏡、獲第五屆台北文學年金梁實秋文學獎、〈歌舞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