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6.03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頁面分類的主條目是教研究。
軍國民教思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國民教思潮乃清末民初由於列強環伺、國勢日蹙下,所興起的一種教思潮。所謂軍國民教,乃在培養全體國民皆具有軍事方面的知識技能,發揮自衛能力,抵禦外來的侵略,以達中國之獨立自由。清末軍國民教思潮演進的階段有五:
  1.萌芽期:光緒二十六年(1900)繼八國聯軍的慘禍之後,使國人莫不亟力探尋救亡圖存之道。光緒二十八年奮翮生於〔新民叢報〕中首倡軍國民教,他說:「軍者,國民之負債也。軍人之智識、軍人之精神、軍人之本領,不獨限之從戎者,凡全國國民皆宜具有之。」與此同時,蔣百里更訂有軍國民教推行方案:一是屬於學校的,主要在擴充軍人教於學校內,變學校為軍隊;二是屬於社會的,目的在...
職業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準備從事某種職業的學習者,有系統的提供有關專業知能、態度和理想的教活動,如農業教、工業教、家事教等。
〔美書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書簡〕是西方歷史上第一本以美為標題,並系統的介紹美概念的專書,成了美學者的重要思想依據。
  〔美書簡〕為德國哲學家、文學家、教家席勒(J.C.F. von Schiller, 1759~1805)於一七九五年任耶拿大學歷史教授時,寫了一系列的信給丹麥王子克利斯坦(Friedrich Christian of Schleswig-Holstein-Augustenburg),討論有關美感教的問題,而流傳於哥本哈根宮廷之中。一七九四年這些美書信的原稿,因火災被焚,幸有一些傳鈔本存留下來。基於這些書信的重要性,席勒重新改寫了書信,並將篇幅加長一倍,而分期發表在他所...
〔我的教信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的教信條〕係美國實驗主義哲學家及教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於一八九七年所發表的一篇論文。全部信條共分為五則,分別論及杜威對重要教概念的闡述。第一條闡述教為何:杜威相信一切教的進行,都離不開個體對其民族社會意識的參與;杜威認識到教歷程係奠立在二個堅實的開端上,其一為社會,其二為心理。社會提示給受教者經驗重組的材料;心理的發展則成為受教者明確的教對象。第二條討論學校為何:學校往往成為社會組織系統之外的一個團體,因而忽略了學校的社會功能。杜威明確地指出,由於教是一社會歷程,故而學校就是此一社會歷程中的一部分;學校為社會組織的論點,為杜威當時極力鼓吹...
世界主義的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界主義(cosmopolitism)是一種以世界的價值超越於其他一切價值的思想體系,與民族主義(nationalism)或國家主義相對應的一種主張。一般而言,民族主義的教,常視教為一有效的工具,以統一民族意識、恢宏立整合民族文化、延續民族精神、普及民族道德。故民族主義的教,對其自身的語文、歷史、地理、倫理、藝術、科技等教材,極為強調;對公民養成教及愛國教的實施,也至為注重。世界主義的教則不然,所塑造的對象,不是單一國家中的公民,而是胸懷世界的全體人類。十八世紀西方教家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以為個人是全人類的一分子,而不只是...
健康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介紹人體各部位的構造、功能和正確的保健方法,並教導、培養健全的生活態度,以保持健全身心的教
平民教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民教運動於民國九年(1920)在國內展開,最初偏重在城市推行;民國十三年後,選定河北定縣鄉區進行鄉村平民教的實驗。於是成立中華平民教促進會總會,作為平民教的學術研究機關。總會下分設城市教部及鄉村教部,分別策畫城市和鄉村平民教研究和指導工作;另設省、縣、區、村平民教促進會,為推動平民教的機關;並在城市及鄉村設立平民學校。
  平民教的領導者晏陽初,在〔平教運動〕書中指出,中國當時的問題為貧、愚、弱、私,針對此四大病症,主張以文藝教救愚,生計教救貧,公民教治私,衛生教救弱。又因這四者具有連帶性,所以這四大教任何一方面的解決辦法,都必須和其他方面取得密切...
國中教會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中教會考目錄1 一、國中教會考的依據2 二、國中教會考的目的3 三、國中教會考考試科目4 四、報名方式及報名費5 五、成績計算6 六、其他 一、國中教會考的依據依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第13條規定,為...
清教徒與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方十六世紀爆發了宗教革命,其結果形成了維護羅馬教皇的天主教及崇尚個人理性崇拜的所謂新教。但是在十七世紀新教過度的宗教形式化後,因而在法國產生了詹辛主義(Jansenism),在德國產生了虔誠主義(Pietism),在英國則產生了清教主義(Puritanism)。清教主義強調信仰的重要性,主張宗教儀式的單純與簡化,積極而熱烈於生命的奉獻與充實,強調虔誠地敬奉偉大的神,並嚴格地遵守教規及道德規律等。十七世紀時,由於英國國教對清教徒的迫害,許多教程度甚高的清教徒,便移居現今美國新英格蘭(New England)地區;他們集中於麻塞諸塞(Massachusetts)、康乃狄克(Connecti...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