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1.88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劉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的真確性存疑。其中的郁離子,郁,有文採的樣子;離,八卦之一,代表火;郁離,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謂天下後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離子」是劉伯溫的托稱,劉寫作《郁離子》的時候,是在他47—50歲,一生中最鼎盛之際,此前的半生他鬱鬱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負,後來被奪去兵權,遂棄官歸隱家鄉青田山中,發憤而著《郁離子》。書成不久,他即出山離家,成為朱元璋的親信謀士,協助朱元璋建立了統一的明王朝。《郁離子》不僅集中反應了作為政治家的劉伯溫治國安民的主張,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觀、哲學思想、經濟思想、文學成就、道德為人以及淵博學識。在寫...
張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字懿孫,唐襄州人,生卒年不詳。博覽多識,好談論,為官有政聲。詩明秀自然,有〈楓橋夜泊〉傳誦後世。著《張祠部詩集》。(2)(西元1882~1947)字溥泉,河北滄縣人。清季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從孫中山先生致力革命。民國成立,任參議院議長,其後曾任國民政府立法院院長、國史館館長等職,為國民黨元老之一,生平著述編為《張溥泉先生全集》及《補編》。
淹淹一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奄奄一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奄奄一息」原作「氣息奄奄」,出自晉.李密〈陳情表〉。晉武帝想召李密入宮做事,但從小撫養他長大的祖母年事已高,希望能親自照顧祖母安享天年,於是寫了這篇〈陳情表〉向武帝表明心意。「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說祖母已九十六歲,生命已將到盡頭,僅留下最後一口氣,隨時都有離開人世的可能。希望能多陪陪祖母,等她過世後再出來為皇帝效命。「奄奄」是微弱的樣子,常與「氣息」連用,表示呼吸極其微弱,快要斷氣之意,後世還有「奄奄殘息」、「奄奄餘息」、「殘息奄奄」等詞。明代以後,則以「奄奄一息」最常見用。
鵲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每年七夕,為了讓織女渡過天河與牛郎相會,喜鵲會飛聚起來,搭成跨越天河的橋道,稱為「鵲橋」。後世則以鵲橋比喻夫妻、情人久別團聚的機緣。宋.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詞:「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陰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所圖謀而暗中策劃。《韓非子.存韓》:「韓秦強弱在今年耳,且趙與諸侯陰謀久矣。夫一動而弱於諸侯,危事也。」《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
西崑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體名。宋初楊億、錢惟演、劉筠等相互唱和,有《西崑酬唱集》行世,後世稱他們詩體為「西崑體」。其特色為模擬李商隱詩風,詞藻富麗,聲調鏗鏘,好用僻典,末流或失於餖飣晦澀。宋.歐陽修《六一詩話》:「蓋自楊劉唱和,西崑集行,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西崑體。」
巧言花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00),字元晦,後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菴、紫陽。宋婺源人,僑寓建州。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 (2) 舉子:被薦舉應試的士子。
沈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沈從文是少數能做活學問的人。他自學有成,在那千載難逢的動亂時代,致力於讓中華古代工匠創作之神復活,讓後世子孫得以稍微體驗先人匠心之美。在文學觀上,沈從文始終堅持文學必須獨立於政治之外,他是個天生的藝術家,觀察敏銳、記憶超強,他對現象世界的傾心,對大自然的聲、光、顏色、氣味,社會上的人與事懷有濃厚興趣。他把這大自然稱為一本大書,而僅用文字寫成的東西,只是一本小書。這千變萬化的大千世界的光,稀奇的色,以及那萬類百物的動靜及各種民俗純樸的風情,都是寫作最美麗的題材。他的小說取材廣泛,描寫從城市到鄉村各種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
僅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識之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後世便以「之」、「無」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王陽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因他曾在餘姚陽明洞天結廬,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現在一般都稱他為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生平王陽明十八歲讀朱熹著作,相信一草一木都涵有至理,便對庭中竹子去「格」物,要沉思出他的理,格了好幾天,非但沒有悟得,反而病了。於是改就辭章之學,博覽兵家書籍,二十八歲舉進士後出仕作官。由於得罪劉瑾,被貶至貴州龍場驛,他在蠻荒絕域中領悟聖人道理存於自己心中,而不是像事物上去追求。三十八歲講「知行合一」,門人漸多,五十歲揭示「致良...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