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間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相距遙遠。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有意訴腸,爭奈母親側坐,成拋躲,咫尺間如間闊。」
痛悔前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懊悔過去的錯誤。《野叟曝言》第三二回:「拙夫既痛悔前非,愚妹更力圖後報,若所言非出腸,則天日在上,當使愚妹身首異處!」
參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其他資料以校勘、訂正。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共以帝王都邑,參校方俗,考覈古今,為之折。」《宋史.卷一五八.選舉志四》:「削去重覆,補其關漏,參校詳議。」
負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上級長官來訪時,下級官吏背負弩矢在前引導以示尊敬。南朝陳.徐陵〈與王僧辯書〉:「郡將州司,郊迎負弩。」宋.蘇軾〈訴情.錢塘風景古今奇〉詞:「錢塘風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詩,先驅負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南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南北朝御史中丞的別稱。專職監察、彈劾。《梁書.卷一四.江淹傳》:「君昔在尚書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寬猛能折;今為南司,足以震肅百僚。」
掩過揚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在《禮記.中庸》中,稱讚舜之所以能成為一國之君,是因為他樂於請教別人,並且能明辨淺近的言語,隱藏別人的惡行而宣揚別人的善行,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折運用在人民身上。後來「隱惡揚善」被用來指隱藏他人的過失,宣揚他人的善行。
放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放肆不加節制。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六七:「放口從出,復說道義方。」
奈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耐心等待守候。《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一三出》:「伊家奈守,有腸,時伊難分剖。」
指天為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意志堅決,至死不違。參見「指天誓日」條。《新五代史.卷一八.漢家人傳.高祖二弟傳》:「道揣周太祖意不在贇,謂太祖曰:『公此舉由乎?』太祖指天為誓。」宋.洪邁《夷堅甲志.卷二.張夫人》:「人言那可憑?盍指天為誓。」
掩惡揚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隱惡揚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孔子在《禮記.中庸》中,稱讚舜之所以能成為一國之君,是因為他樂於請教別人,並且能明辨淺近的言語,隱藏別人的惡行而宣揚別人的善行,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折運用在人民身上。後來「隱惡揚善」被用來指隱藏他人的過失,宣揚他人的善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