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去不復。《左傳.莊公四年》:「夏,紀侯大去其國,違齊難也。」
方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京師,為在京學者李光地、萬斯同、李紱等學者賞識。康熙四十五年(1706)會試中式,榜未發即因母病馳家侍奉,翌年並因父喪守制。康熙五十年(1711)發生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獄。戴氏是方苞的學生,《南山集》並曾援引方氏族人方孝標所撰論及吳三桂的書,方苞被捕下獄,但於獄中仍讀書不輟,被解至京師為奴,旋被免罪,先後受命入值南書房及暢春園,編校天算律曆書籍。康熙六十一年任武英殿總裁,雍正皇帝即位,恩赦方氏全家,因得回籍。翌年再北京,先後任武英殿總裁、左...
氣壯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兵統帥扣留了欽宗,讓部下進城掠奪,然後把欽宗和他的父親徽宗當作俘虜,連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銀財寶,一起回金國。北宋王朝就此滅亡。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恥(欽宗年號靖康)。 不久,欽宗的弟弟康王趙構在南京建立了南末王朝,史稱宋高祖。宋高祖即位初期,起用了一批嶽飛等主戰派的大臣,趙鼎也在其中。曾經擔任過宰相的秦檜,是主和派的頭目,因結黨專權而被罷職。趙鼎對他很警惕,曾經向人表示過,此人如果得志,我們就沒有立足之地。不料,後來秦檜又一次被任命為宰相。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與全國講和。趙鼎對他自然就...
振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物體往於一定位置間,或物理現象及物理量以一定的振幅反覆進行,有一定的往週期者,稱為「振動」。[例]電的振動會產生電波,可用來傳達訊息、測量距離等。
陳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進(1907~1998),新竹香山人,臺灣第一位女畫家,與林玉山、郭雪湖並稱「台展三少年」。目錄1 生平1.1 啟蒙1.2 負笈日本的黃金歲月1.3 歸故鄉2 名言3 參考書目 生平 啟蒙陳進於1907年出生於新竹香山庄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陳雲如是經營山坡地墾植與近海養殖漁業的企業家,曾任香山區區長。陳雲如雖然涉足商政,卻喜好收藏字畫,這樣的氣質也濡染了第三個女兒陳進。(註1)陳進小學畢業後便到台北升學,考進台北第三高等女子學校(今中山女高)。就讀高女期間,陳進的成績相當優異,也因此並未發覺自己在美術方面的天份,直到...
邱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銅鑼),自幼聰穎過人,據說7歲能做詩、26歲考取進士,有「東寧才子」之稱。因為目賭官場腐敗,藉口辭官臺(官員須迴避本籍),以教育為職志投入各書院講課。(註2) 臺灣民主國的失敗光緒20年(1894)馬關條約簽訂後,臺灣確定割讓與日本,引起全島民眾譁然。群情激憤之下,臺灣巡撫唐景崧被簇擁發布〈臺灣民主國自主宣言〉,表示寧願戰死、誓不屈服。丘逢甲發電報向清廷挽留臺灣失敗,決定提倡建議「臺灣民主國」來爭取國際支援,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兼民兵司令官。沒想到唐景崧短短十天後便逃回廈門,丘逢甲也倉卒內渡,定居在潮州。 抱憾...
排難解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及秦國的計謀,曉以大義。辛垣衍聽了之後如夢初醒,除感佩魯仲連的高見之外,並打消了勸說趙國的念頭,而回魏國。不久,魏國的公子無忌(信陵君)以計奪取晉鄙軍隊前來救趙,擊退秦軍,解除了趙國的危機。平原君很感激魯仲連的幫助,要封賞他,但是魯仲連再三的推辭,堅持不肯接受。於是平原君設宴款待,準備以黃金千兩用祝壽名義送給魯仲連。魯仲連笑著對平原君說:「士人之所以為天下人所敬重,是由於為人排解禍患、困難、紛爭,而不求報酬。如果要求有所報酬的,那是商人的行為。」於是堅持不拿千兩的黃金,並辭別平原君,離開了趙國。後來「排難解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為人排除危難,解決紛爭。
羅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主要就是為了紀念母親,因為母親姓羅。他和母親最後一次見面是在1948年去台灣之前,等到40年後重海南時,才得知母親已經故去20多年了。童年時代就遠離故鄉,少年時代又一個人前往異地,羅門把對母親、對家鄉的懷念寫在詩裡,用詩句訴說永遠的鄉愁。1954年處女詩作〈加力布露斯〉於《現代詩》上發表,1955年加入藍星詩社,1962年與蓉子合編《藍星詩頁》,1973年獲得榮譽文學博士學位。雖然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受注目的詩人,但是,羅門的專業卻和詩並沒有關聯。他曾經就讀於空軍飛行官校,後來又從美國民航中心畢業,並通過了考試院舉...
當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日、這天。[例]自從高鐵通車以後,臺北、高雄兩地,當天即可往
積重難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與「」通。即「積重難」。見「積重難」條。01.明.張居正〈陳六事疏〉:「近來風俗人情,積習生弊,有頹靡不振之漸,有積重難反之幾,若不稍加改易,恐無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源)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