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7.4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揚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他為中散大夫。他寫過《劇秦美新》美化王莽,但此文是主動投靠還是避禍之作,還有爭論。後在天祿閣校書,寫作,進行語言學研究。曾著《方言》,敘述西漢時代各地方言,為研究古代語言的重要資料。但是因弟子劉棻牽連,有人前來捉拿揚雄,揚雄恐懼而跳樓,未死,後得免,京師諺曰:「惟寂寞,自投閣。」後召為大夫,默默無聞而終。 學術思想1.他提出以「玄」作為宇宙萬物根源的學說,強調如實的認識自然現象,並認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駁斥了方士的迷信。在社會倫理上,認定「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2.揚雄後來認為...
吳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的社會的批判精神來創作;三十多年的創作史,就是最好的見證。在一九七0年代,吳晟返鄉任教後二年,開始寫作農民文學與鄉土詩(這時是他最為人稱頌的時期)。近百首描寫台灣農民生活。探討農民的命運,以及關懷台灣社會變遷的詩篇,也是吳晟詩歌的成熟期。 一九八0年又以詩人身份應邀赴美國,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 風格  從吳晟的創作和出版歷程來看,四十歲之前詩文兼寫,但以詩歌為主;四十歲以後,以散文為主。 吳晟致力於詩、散文的創作。吳晟對鄉土的認同,是以精神的關懷,和身體來力行,筆觸堅實而富於感情,以大自然和現實社會為文學的...
洪醒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風格:3 寫作特色:4 影響: 生平:洪醒夫,本名洪媽從,又名司徒門,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日,出生於彰化縣二林鎮北平里一個世代農民家庭,一九六二年台中師專畢業後,即一直擔任小學教師,一九六七年在台灣日報副刊連載短篇小說,一九七零年與陌上桑、喬幸嘉、黃朝湖等人將已停刊的文藝雜誌《這一代》復刊,曾得吳濁流文學獎佳作。一九八三年七月三十一日,因車禍去世,結束他三十三年短暫而璀璨的一生。 文學風格:醒夫的文學所處時代,正是戰後台灣文學本土自覺的關鍵年代。自六○年代末開始發表作品,因受當時台灣現代主義文風影響,...
陳義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5 參考文獻 生平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四日生於台灣花蓮,三歲移居彰化。父籍四川,母籍山東。就讀台中師專時嘗試文學寫作,編輯刊物。曾任教小學,後就讀師大,改聘中學教師。與葉紅媛結褵。一九八二年起任職聯合報,二○○○年獲選「高級資深績優記者」。四十歲以香港大學中文研究所入學許可赴港,轉學新亞研究所,獲文學碩士學位。現為高師大國文博士候選人,聯合報副刊主任,中華民國筆會理事,台灣文學協會常務理事於大學兼授新詩及大眾傳播等課程,寫作
適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合個性。如:「寫作對想像力豐富的她而言,是非常適性的工作。」
李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昂(1952年4月7日—),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人,作家。目錄1 簡歷2 觀點2.1 寫作風格3 著作4 獲獎5 評價6 參考資料6.1 責任編輯 簡歷李昂,出生於1952年4月7日,本名施叔端,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人。在其作家姐姐施淑、施叔青的薰陶下,喜愛寫作。高一即以處女作「花季」發表報刊而登上文壇。小說主題大多環繞在現代人的情愛和性愛問題上,對於青年男女在社會轉型期所碰到的性心理問題和道德問題多所著墨。筆名「李昂」便是借用母親的姓氏「李」,「昂...
剪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學創作過程中,刪除繁蕪、留存精要的寫作技巧。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二.詩病》:「二聯中用四典,亦不見其重疊,此又剪裁之妙。」
邱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鴟夷子,回首河山竟黯然。」然而臺灣局勢已難挽回,丘逢甲的遺民之痛也只能化作寫作的動力而已。(同註2)宣統3年(1911)武昌革命成功,丘逢甲受廣東總督胡漢民之聘擔任教育司長,之後又抱病前往上海出席各省聯合會議,組成南京臨時政府。病情加重後丘逢甲被護送返回家鄉,不久之後便去世,年僅49歲。(同註1) 詩作選錄〈送頌臣之臺灣八首:其一〉涕淚看離棹,河山息戰塵。故鄉成異域,歸客作行人。鯤海三更夢,鷗天萬里春。分明來路近,未信遽迷津。〈往事〉往事何堪說?征衫血淚斑。龍歸天外雨,鰲沒海中山。銀燭鏖詩罷,牙...
筆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文章的寫作。[例]這幾年她獨自住在郊區,過著單純的筆耕生活。
沈光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羅知縣季麒光曾短暫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並且邀集其他文人共組詩社「東吟社」,是臺灣第一個詩社。沈光文的寫作風格充滿思鄉之愁、以及對命運的感嘆。不久季麒光因丁憂離職,眼看眾人來來去去,沈光文不禁感嘆:「吾廿載飄零絕島,棄墳墓不顧者,不過欲完髮以見先皇帝於地下爾,而卒不克,命也夫?」(註3)最終沈光文依舊沒能回到中國與家人團聚,死後葬在善化里東堡(今善化火車站附近),相傳他的墳墓湮沒在蔓草中,晚景淒涼。(註1,2)季麒光曾經稱讚沈光文「臺灣無文也,斯菴來而始有文」。然而,沈光文雖有文學創作,事實上大多還是侷限於自身的思鄉與寂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