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散式建構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散式建構論(distributed construction)分散式建構論由Resnick於一九九六年提出,除了以往建構式主義所強調「知識即共識」之外,更指出在這多元的社會哩,知識的元素其實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與不同人身上,因此透過社群的互動及人群的合作,能更廣泛有效的獲取知識,此一論點乃是把認知與智慧視為是「個人」與「環境」互動的產物,而「環境」不只限於他人,也包含他人完成的作品,因為作品內的知識也能激發個人的學習。分散式建構主義的實踐可分為三個層次:討論建構、分享建構以及合作建構。以下說明把建構學習的理念引入網路環境...
堅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堅定地指出。如:「他堅稱他能看得見鬼。」「這場車禍的肇事者,堅稱自己並無酒後駕車及超速的情形。」
網路霸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發現,該國每十名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曾收到網路惡霸發送的威脅性電子郵件或難聽謠言欺凌。美國也有研究指出,受到網路匿名性的影響,不少網友平時可能是乖乖牌,但是一上網卻搖身成為欺凌他人的惡霸。兒童福利聯盟日前調查指出,在台灣曾使用網路散布謠言、辱罵或嘲笑他人的國中小學童也高達二成四。「網路霸凌」的行為是否觸法,必須視留言內容而定。若留言的內容,已足以讓當事人感到名譽受損,則可能觸犯刑法第三一○條誹謗罪,可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假...
氣壓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徒具虛銜無實際職掌。 (2) 張公:張希元,唐洛州司馬,中山人,生卒年不詳。 (3) 族高辰象:指出身望族。辰象,天象、星象。
嚴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沖淡空靈一路。他最重要的成就在於詩歌理論,著有《滄浪詩話》。創作成就遠遜於理論貢獻,歷來詩論家多指出這兩方面的差距。 參考資料《唐宋詞欣賞》地球出版社,1990年1月初版《唐宋詞百家全集》廣州出版社,1994年9月
水平單元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社會性價值。(註1)2. 統整主題式教學的範圍Roberts&Kellough(1996)指出班級實施統整主題式教學包括下列四個範圍: 呈現主題內容和其他學習領域的相關性 和其他教師協商進行協同教學 師生共同討論主題教學 學生展開主題單學習活動3. 圖解跨學科教學單元跨學科教學單元強調不同領域學科知識的補充,透過圖解的描繪可以顯示內容是如何安排的。圖解大綱或網狀模式的原則(Borich,1996) 確認主題與概念。 講主題放在網狀模式的中心位置。 從主旨概念向外延伸出箭頭或線條,來顯示概念的關係、...
差距評價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距評價模式(discrepancy)差距評價模式是由普羅佛斯提出的。他指出,一些評價模式只重視幾種課程計畫之間的比較,沒有注意該計劃本身所包含的成分。而事實上一些自稱在實施某種課程計畫的學校,並沒有按照該課程計畫來運作。所以,這類計畫之間的比較並沒有什麼意義。差距模式旨在揭示計劃的標準與實際的表現之間的差距,以此作為改進課程計畫的依據。差距評價模式包括五個階段:第一是設計階段,即要界定課程計畫的標準,以此作為評價依據。第二是裝置階段,它要了解所裝置的課程計畫與原先打算吻合的程度,所以必須收集已經裝置的課程計畫有關方面(...
林仙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沉默》、《濤聲試問》、《夢的刻度》、《趕路的月亮》、《三字經》等。評論鄭明娳(1949~ ,散文家)指出,林仙龍在模山範水中尋找人性的價值,作品質樸而內斂,厚重而深刻。林燿德指出,在稻穗與風濤之間,林仙龍所歸屬的海洋,實際上是「心靈的海洋」。彭瑞金則說,林仙龍是新一代的軍中作家,但來自現實根土的呼喚,還是幫助他走出不同的軍中作家風格。林仙龍兼擅散文和新詩,兩者各具風格互為體現。林燿德(1962~1996,詩人)說,他的詩頗富節奏感,尤其擅長於利用斷...
人眾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人定勝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逸周書》原名《周書》,或稱《汲冢周書》,由戰國時人編集古代文獻而成,記載上古至周的一些傳說事蹟。〈文傳解〉記載周文王即位第九年春天在都城鄗,對後來的周武王姬發所說的一段話,內容期勉姬發成為一個仁德愛民的國君,並且指出治理國政時應該順應四時,在合宜的季節耕種、打獵、砍伐草木,不獵殺有孕和幼小的動物,讓土地有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是保持國力強盛不衰的方法。其中提到:「兵強勝人,人強勝天」,說明強大的兵力可以勝過人力,而人力可以戰勝天命、克服自然阻礙。後來「人定勝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智慧和力量,能夠克服自然阻礙,改造環境。
一毫不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毛不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戰國時期是個百家爭鳴的時代,許多思想家都提出自己的學說主張,以期能對治理國政有所幫助。而戰國時候,楊朱的貴己學說和墨子的兼愛學說恰巧形成強烈的對比,在《孟子》書中就很清楚扼要地指出了兩人思想的差別。孟子說:「楊子主張為我,一切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打算,即使是拔出一根毫毛那樣微小的東西而對天下有利,也不肯做。然而墨子的兼愛主張,卻是一種平等之愛,縱使是磨禿了頭頂,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是有利於天下的事,他便會奮不顧身的去做。」後來「一毛不拔」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演變而出,比喻自私自利,不肯貢獻出些微的力量。今亦用於形容人非常吝...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