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3.25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富於勇力而行走迅速。《廣韻.平聲.魂韻》:「賁,勇也。」《墨子.備梯》:「令賁士、主將皆聽城鼓之音而出。」
1.參見「賁門」條。
2.姓。如春秋時魯國有賁浦。
1.美飾。《易經.賁卦.上九》:「白賁,無咎。」唐.孔穎達.正義:「以自為飾而無憂患。」
2.《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離(☲)下艮(☶)上。象徵著可以有小利,且可以有所往的意思。
華麗的、光潔的。參見「賁如」、「賁然」等條。
形容貴賓駕臨。參見「賁臨」條。
大。《詩經.大雅.靈臺》:「虡業維樅,賁鼓維鏞。」唐.孔穎達.正義:「賁,大也。故謂為賁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任命、託付。如:「委以官職」、「委身於人」。《資治通鑑.卷二三九.唐紀五十五.憲宗元和八年》:「以伯靖為歸州司馬,委荊南軍前驅使。」《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衙門裡幾位老夫子都弄不好,就委了方伯,方伯又轉委我。」
2.捨棄。《孟子.公孫丑下》:「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唐.白居易〈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3.推託、推卸。如:「委過於人」、「推委責任」。《晉書.卷一○六.石季龍載記上》:「此政之失和,朕之不德,而欲委咎守宰,豈禹湯罪己之義耶?」
4.累積、聚積。《公羊傳.桓公十四年》:「御廩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文選.揚雄.甘泉賦》:「儐暗藹兮降清壇,瑞穰穰兮委如山。」
5.枯萎憔悴。《文選.曹植.贈丁儀詩》:「黍稷委疇隴,農夫安所獲?」南朝齊.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時菊委嚴霜,寄言尉羅者。」
6.放置。《戰國策.燕策三》:「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羊了不眄,唯腳委几上,詠囑自若。」
1.疲困、頹喪的。如:「委靡不振」。
2.曲折的。如:「委婉」。
3.細小的。參見「委瑣」條。
確實。《西遊記》第二六回:「弟子委偷了他三個,弟兄們分喫了。」清.洪昇《長生殿》第九齣:「朕委無聊賴,且到宮門外閒步片時。」
1.事情的終了。如:「窮原竟委」。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驃國樂〉:「教化從來有源委,必將泳海先泳河。」
2.委員的簡稱。如:「立委」、「監委」、「主委」。
3.姓。如漢代有委進。
參見「委蛇」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麼時候。《詩經.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三國魏.曹植〈平原懿公主誄〉:「扃關一闔,曷其復晰?」
1.何、為何。《書經.盤庚中》:「曷虐朕民?」《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2.何不。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二三.談異四.濮州女子》:「此地不久必大亂,不可留也,曷避之?」《清史稿.卷四七五.洪秀全傳》:「其黨張遂謀曰:『王得軍心,何鬱鬱受人制?中原不易圖,曷入川作玄德,成鼎足之業?』」
3.豈、難道。《荀子.彊國》:「眾庶百姓皆以貪利爭奪為俗,曷若是而可以持國乎?」《後漢書.卷三五.曹襃傳.論曰》:「禮云禮云,曷其然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白色的生絹。唐.杜牧〈杜秋娘〉詩:「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
2.事物的基本性質、根本。如:「因素」、「元素」、「色素」。《淮南子.俶真》:「是故虛無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3.用絹帛寫的書信。《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唐.元稹〈魚中素〉詩:「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
4.真情、真誠。通「愫」。宋.蘇軾〈徐州謝上表〉:「惟有樸忠之素,既久而猶堅,遠不忘君,未忍改常度。」
5.不包括蔥、蒜、韭的蔬菜食物。如:「禮佛吃素」。
1.樸質無華的、清淡的。如:「樸素」、「素妝」、「素流」。《淮南子.本經》:「其心愉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漢.高誘.注:「素,樸也。」
2.白色的。如:「素絲」、「素車白馬」。《禮記.雜記上》:「素錦以為屋而行。」《文選.左思.雜詩》:「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3.一向的。如:「素志」、「素行」。《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緣紹素意,乃素尚代紹位。」
1.空的、平白的。如:「尸位素餐」。
2.平日的。如:「平素」、「素不相識」。《三國志.卷一一.魏書.張範傳》:「士不素撫,兵不練習,難以成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爾雅.釋詁下》:「躬,身也。」如:「鞠躬」、「政躬康泰」。《詩經.大雅.生民》:「纘戎祖考,王躬是保。」
親身、親自。如:「事必躬親」。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身為國史,躬覽載籍。」唐.王勃〈滕王閣序〉:「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彎曲。如:「躬身為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北方和西方諸民族的通稱。如:「五胡亂華」。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2.姓。如明代有胡應麟。
1.來自胡族或外國的。如:「胡琴」、「胡桃」、「胡椒」。《續漢書志.第一三.五行志一》:「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戚皆競為之。」晉.干寶《搜神記》卷二:「晉永嘉中,有天竺胡人,來渡江南。」
2.長遠的。《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1.任意、隨便。如:「胡鬧」、「胡說」、「胡作非為」、「胡言亂語」。
2.何故、為何、怎麼。《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其得意若此,則胡禁不止?」
什麼。《漢書.卷三九.蕭何傳》:「相國胡大罪?陛下繫之暴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在下巴的鬍子。後泛指鬍鬚。通「鬚」。《說文解字.須部》:「須,頤下毛也。」《漢書.卷一.高帝紀上》:「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
2.片刻、短暫的時間。《荀子.王制》:「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3.姓。如戰國時魏有須賈。
1.等待。《後漢書.卷四十七.班超傳》:「長史亦於此西歸,可須夜鼓聲而發。」
2.遲緩。《左傳.成公二年》:「師敗矣,子不少須,眾懼盡。」
3.需要、需求。唐.杜甫〈客從〉詩:「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
4.止。《書經.五子之歌.序》:「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於洛汭。」清.孫星衍.注:「須,馬云:『止也。』」
5.用。漢.王充《論衡.自紀》:「且禮有所不待,事有所不須。」宋.蘇軾〈與范子豐〉六首之六:「昏嫁所須,不可奈何。」
6.是。宋.王安石〈見鸚鵡戲作〉詩:「直須強學人間語,舉世無人解鳥言。」
1.應當。唐.李白〈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2.終究。唐.王建〈歲晚自感〉詩:「一向破除愁不盡,百方回避老須來。」
3.可是。《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九:「我須不識字,寫不得。」
4.大概。《董西廂》卷一:「聞說貴州天下沒,有甚希奇景物?你須知處。」
卻。宋.朱敦儒〈水調歌頭.中秋一輪月〉詞:「都緣人意,須道今夕別般明。」《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今公子在江夏,須不在這裡。」
傾國傾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紹修態,麗服颺菁。 眳藐流眄,一顧傾城。」 02.《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自己本生得一月貌花容,一團靈心慧性。那怕丈夫千金買笑,自料斷不及我一顧傾城。」 參考詞語︰一貌傾城注音︰| ㄇㄠˋ ㄑ|ㄥ ㄔㄥˊ漢語拼音︰yī mào qīng chéng釋義︰猶「傾國傾城」。見「傾國傾城」條。 01.《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此鄰人徐氏之女,丹桂小娘子。果然生得一貌傾城,目中罕見。」 02.明.鄭若庸《玉玦記.第一○齣》:「煙花戶庭,風塵心性。張郎不成,李郎不應。十人見我九人憎,羞殺我一貌傾城。」 參考詞語︰一顧傾人注音︰| ㄍㄨˋ ㄑ|ㄥ ㄖㄣˊ漢語拼音︰yī gù qīng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達、來到。《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大、完善。《孝經.開宗明義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極、甚。《呂氏春秋.雜俗覽.為欲》:「天子至貴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壽也。誠無欲,則是三者不足以勸。」《文選.李密.陳情表》:「今臣亡王國賤俘,至微至陋。」
表示轉折的語氣。《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1.二十四節氣之一。如:「冬至」、「夏至」。
2.二一四部首之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1.表程度深。如:「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1.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二一四部首之一。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參見「大夫」條。
至高無上的。通「太」、「泰」。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