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食物中油脂多。如:「油膩」、「肥膩」、「這鍋豬腳膩的很。」
2.細緻、滑潤。如:「細膩」、「滑膩」。《楚辭.宋玉.招魂》:「靡顏膩理,遺視矊些。」唐.吳融〈木筆花〉詩:「嫩如新竹管初齊,粉膩紅輕樣可攜。」
3.親近。如:「膩友」。
汙垢、汙穢。如:「垢膩」。晉.潘岳〈皇女誄〉:「手澤未改,領膩如初。」
1.黏著、糾纏。如:「小孩子病了,一直膩著媽媽。」
2.因食物中油脂多,使人不想吃。如:「肥肉膩人。」
厭煩。如:「那些話聽都聽膩了。」、「天天吃肉,你不膩哦!」《紅樓夢》第一九回:「我那裡去呢?見了別人就怪膩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豁亮」條。
參見「豁拳」條。
1.割裂、裂開。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我根前使不著你『之乎者也』、『詩云子曰』,早該豁口截舌。」
2.拚、捨棄、犧牲。如:「豁出生命」、「豁著命幹」。
殘缺、缺損。如:「豁嘴」、「豁脣子」。
通敞的山谷。《說文解字.谷部》:「豁,通谷也。」
1.舒張、舒展。宋.陸游〈暮秋遣興〉詩:「如虹壯氣終難豁,安得雲濤萬里舟。」《資治通鑑.卷二八○.後晉紀一.高祖天福元年》:「卿言殊豁吾意,成敗吾決行之。」
2.排遣、發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於是豁情散哀,顏色自若。」《水滸傳》第五七回:「先殺你這個禿驢,豁我心中怒氣。」
3.免除。如:「豁免糧捐」、「豁免罪犯」。
4.不顧、捨棄。如:「豁出性命」。
開朗、寬敞。《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再進數步,漸向此邊,平坦寬豁,兩邊飛樓插空,雕薨繡檻,皆隱於山坳樹杪之間。」
1.開通、開闊。如:「豁達」、「豁然」。《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
2.很快、一下子。元.關漢卿《拜月亭》第一折:「每常我聽得綽的說個女婿,我早豁的離了坐位。」
大剌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模大樣。[例]即使被上司罵得狗血淋頭,他還是一大剌剌的模樣,根本就不在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四個角都是九十度的四邊形。如:「正方形」、「長方形」。
2.區域。如:「地方」、「遠方」。
3.古代稱地為「方」。《淮南子.本經》:「戴圓履方,抱表懷繩。」漢.高誘.注:「圓,天也;方,地也。」
4.位置、地位的一邊或一面。如:「東方」、「四面八方」、「對方」、「我方」、「雙方」。
5.法子、辦法。如:「方法」、「千方百計」、「教導有方」。
6.治病的藥單、配藥的單子。如:「藥方」、「偏方」、「祕方」、「處方」。《鏡花緣》第二九回:「此跌打損傷第一奇方。」
7.數學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8.量詞。計算方形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塊」、「個」。如:「匾額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圖章」。
9.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1.方形的。如:「方桌」、「方陣」。
2.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3.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悼王道之不昭,故舉賢良方正之士。」
1.才、始。如:「書到用時方恨少」、「如夢方醒」。《紅樓夢》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2.正、適。如:「來日方長」、「方興未艾」。《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3.將。《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璽書勞異曰:『方論功賞,以答大勛。』」《資治通鑑.卷六五.漢紀五十七.獻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當、在。《莊子.人間世》:「方今之時,僅免刑焉。」《漢書.卷六六.楊敞傳》:「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於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詞等之後,構成詞,與所附的詞合為兒化音,一般無義。附於詞尾:(1)接名詞。如:「花兒」、「鳥兒」、「老頭兒」、「美人兒」(2)接動詞。如:「拐彎兒」、「找蹅兒」。(3)接詞。如:「快快兒」、「慢慢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曲演奏完畢。《說文解字.音部》:「竟,樂曲盡為竟。」
2.完成、終了、完畢。如:「未竟之業」。《晉書.卷七九.謝安傳》:「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唐.柳宗元〈田家〉詩三首之三:「是時收穫竟,落日多樵牧。」
3.窮究、追究。如:「窮原竟委」。《漢書.卷六八.霍光傳》:「此縣官重太后,故不竟也。」唐.顏師古.注:「竟,窮竟其事也。」
全、整。如:「竟日」、「竟夜」。唐.張九齡〈望月懷遠〉詩:「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1.居然。如:「竟然」、「他竟敢不理我。」唐.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詩一○首之三:「漢使徒空到,神農竟不知。」《紅樓夢》第六二回:「原來今日也是平姑娘的千秋,我竟不知。」
2.到底、終於。如:「有志者事竟成。」唐.李詢〈贈織錦人〉詩:「札札機聲曉復晡,眼穿力盡竟何如!」
3.直接。《三國演義》第四二回:「我竟往夏口,盡起軍前來相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量穀物時,刮平斗斛的器具。《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傳上.梁崇義傳》:「以概量業於市,力能舒鉤。」
2.度量、品格。如:「氣概」。《三國演義》第三八回:「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3.大略的情況。如:「梗概」。
1.刮平。《北史.卷二一.燕鳳等傳.論曰》:「將器盈必概,陰害貽禍,何斯人而遭斯酷乎?」
2.總括。如:「以此一端,可概其餘。」
約略。如:「概況」、「概念」。
1.大略。如:「整件事情的經過,大概就是這樣了。」
2.一律。如:「貨物出門,概不退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公合」條。
1.關閉、合攏。《說文解字.亼部》:「合,合口也。」如:「他笑得合不上嘴。」《戰國策.燕策二》:「蚌合而拑其喙。」
2.會、聚。如:「集合」、「聚合」、「悲歡離合」。《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合大夫而告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3.交媾、交配。如:「交合」。《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4.比對、對照。《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漢.桓寬《鹽鐵論.論菑》:「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5.相符、不違背。如:「合法」、「合身」、「合格」、「合意」。
6.調和、配製。《聊齋志異.卷一○.葛巾》:「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鴆湯,其速飲!」
7.交戰、交鋒。《左傳.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貫余手。」漢.王充《論衡.福虛》:「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
8.折算。如:「一公斤合二點二磅。」
1.配偶。如:「天作之合」。
2.盛放物品的器皿。通「盒」。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3.量詞。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鬥經三合,不見輸贏。」
4.姓。如春秋時宋國有合左師。
1.全部的、整個的。如:「合族」、「合家歡」。
2.和諧、融洽。如:「百年好合」。《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1.共同、一起。如:「合抱」、「合圍」、「合唱」、「合編」。
2.應該。如:「這件公事理合呈請報備。」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實的、荒唐的。如:「荒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太史公曰》:「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舊五代史.卷一○五.漢書.宗室傳.湘陰公贇傳》:「馮道謂曰:『吾平生不為謬語。』」
2.亂。《禮記.中庸》:「考諸三王而不謬。」
1.錯誤。宋.曾鞏〈說苑目錄序〉:「正其脫謬,疑者闕之。」
2.狂妄的人。三國魏.曹丕〈典論.論郤儉等事〉:「古今愚謬,豈唯一人哉?」
偽詐。《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應侯知蔡澤之欲困己以說,復謬曰:『何為不可。』」
差失。《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差以毫釐,謬以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審察議斷。《書經.蔡仲之命》:「詳乃視聽。」《資治通鑑.卷七七.魏紀九.元帝景元元年》:「禍殆不測,宜見重詳。」
2.明白、知道。《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果不如先願,又非君所詳。」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3.細述、陳述。如:「內詳」。《詩經.鄘風.牆有茨》:「中冓之言,不可詳也。」《隋書.卷一八.律曆志下》:「古史所詳,事有紛互。」
審慎、仔細、周全。如:「詳察」、「詳談」。《漢書.卷六.武帝紀》:「故詳延天下方聞之士,咸薦諸朝。」
1.完備、仔細。清.曾國藩〈聖哲畫像記〉:「班志較詳矣,而斷代為書,無以觀其會通。」
2.從容、莊重。如:「安詳」。《文選.宋玉.神女賦》:「性沉詳而不煩。」
古代官吏上呈長官的文書。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這的是打家劫盜勘完的贓,這個是犯界茶鹽取定的詳。」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