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時不我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間或機會不會等待我們。比喻要善於把握時間或機會。如:「時不我待,怎麼能夠不抓緊時間,好好努力用功呢?」
想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謀求解決的辦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六回:「後來還虧得文琴替我竭力想法,找了原經手人,向周中堂討主意。」《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趁此機會,又訛了人家一千銀子,答應替他想法,包打贏官司。」
2.對事物的看法、意見。如:「有時候,我覺得很難了解年輕人的想法。」《施公案》第二六三回:「朱光祖道:『小弟也是這般想法,必得出個妙計,將此圓了才好。』」
名實相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間的怨仇。說他們本來交情很好,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陷害,實在是不值得。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學識,說他的學問是「名實相副」,和傳聞中的一樣好,絕不虛假。後來「名副其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
以牙還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採取與對方相同的態度或方法報復對方。如:「你這種以牙還牙的處理方式,不見得能真正解決問題。」
義務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 of universalizability):你要如此行事,好讓你的決定成為律法;也就是說,你要怎麼做,完全看你是否願意讓別人處在你同樣的情況時也照樣去做,而你內心並沒有一絲矛盾或不情願。基本上,康德認為,道德上的善要以善的動機或為善的意志作為必要的條件,一個人做好事只能出自於純正的、為盡自己本分或義務的動機;不能為了其他附帶的目的,譬如為了博得別人的好感或讚譽,或為了贏得某種好的名聲,或社會的表揚,才去做好事。康德義務論的倫理學強調道德義務的絕對性,以及個人的理性抉擇能力,它同時也強調個人自律的價值。康德將道德或倫...
心裡有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清楚明白。如:「到底花了多少錢,你應該心裡有數,怎麼會交代不清呢?」
活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確定、模稜兩可。《醒世姻緣傳》第四八回:「狄大娘定個日子,好叫姐姐家去,這活絡話怎麼住的安穩?」
寧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豈可、怎麼可以。《史記.卷九七.陸賈傳》:「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唐.李朝威《柳毅傳》:「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塵間,寧可致意邪?」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抬高對方,助長對方的聲勢,而低估自己的力量,貶低自己。《西遊記》第三二回:「大王,怎麼長他人之志氣,滅自己之威風?你誇誰哩?」也作「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長別人銳氣,滅自己威風」。
謾罵叫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亂罵亂吼。如:「就算對他怎麼謾罵叫囂,也改變不了他的決定。」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