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27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掯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刁難、扣。《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難逢夫》:「以後米麵柴薪菜蔬等項,須是一一供給,不許掯勒短少。」也作「勒掯」。
披肝掛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願。基命宥密,如□如升,推帝居歆,創業垂統。殊徽號,改服色,建都邑,敘彝倫,薄賦輕徭,慎刑恤獄,除繁之政,興清靜之風,去無用之官,省相監之職。奇才間出,盛德無隱,星精雲氣,共趨走於階墀,山神海靈,咸燮理於臺閣。 〔注解〕 (1) 百辟庶尹:各處的官員。 (2)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無出其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劉亦起於沛縣,故時人稱為「沛公」。劉氏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除秦法,與父老約法三章,項羽封為漢王。後劉邦定三秦,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廟號高祖。 (2) 毋:同「無」,沒有。 (3) 說:同「悅」,高興。 (4) 拜:任官、授職。〔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一.高帝紀下》
頭蓬面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馬,以恭儉收人望,平帝立,元后臨朝稱制,委政於莽,號安漢公。後假禪讓之名,篡漢自立,國號新,法令煩,光武起兵討之,王莽兵敗被殺,在位十五年。 (5) 嘗:同「嚐」,辨別滋味。 (6) 亂首:頭髮散亂。 (7) 垢面:汙穢不潔的面容。
不飾邊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公孫:公孫述(?∼西元36),字子陽,東漢扶風茂陵人。王莽時起兵,自立為蜀王,都成都。性細,察於小事,敢誅殺而不見大體。終被刺傷而身亡,公孫氏盡滅。 (4) 吐哺:吐出口中咀嚼的食物。周公一飯三吐哺,起以接待賢士。後以指殷勤的求取賢士。哺,音ㄅㄨˇ,在口中咀嚼的食物。 (5) 修飾邊幅:比喻講究衣飾儀容或形式小節。邊幅,比喻人的儀容舉止。見「修飾邊幅」。 (6) 如偶人形:指公孫述的儀容衣著與土、木等做成的偶像近似。 (7) 稽:留。
宣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施布教化。《漢書.卷八.宣帝紀》:「今吏或以不禁姦邪為寬大,縱釋有罪為不,或以酷惡為賢,皆失其中。奉詔宣化如此,豈不謬哉!」《三國演義》第一回:「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
死有餘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死有餘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路溫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為人勤學不倦。漢宣帝剛即位不久,任職獄官的路溫舒就上書建議宣帝開仁德之心,減緩犯人的刑期。他認為天下至今不能太平,是因為獄官執法過於嚴,而秦朝之所以會滅亡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和古代獄官相比,現今獄官太過草率不人道,因為他們一方面害怕執法有過失受到處分,一方面為了順利結案,於是對捉到的疑犯行刑逼供,受不了刑求的疑犯只得勉強認罪。以這種不當手法取得的供詞,即使最後是由咎繇來斷案,也會認為人犯實在罪惡深重,連死都不足以抵罪。因此,他期望宣帝能夠聽取各方諫言,廢除嚴的刑罰,讓天下回歸太平。「死有餘辜」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
瀝膽隳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願。基命宥密,如□如升,推帝居歆,創業垂統。殊徽號,改服色,建都邑,敘彝倫,薄賦輕徭,慎刑恤獄,除繁之政,興清靜之風,去無用之官,省相監之職。奇才間出,盛德無隱,星精雲氣,共趨走於階墀,山神海靈,咸燮理於臺閣。 〔注解〕 (1) 百辟庶尹:各處的官員。 (2) 四方岳牧:各地的疆吏、封疆大臣。 (3) 圖讖:河圖、符命等有關王者受命徵驗的書籍。流行於東漢,多為預言或隱語。其實是事後附會的說法。 (4) 披:揭開。 (5) 瀝:滴下、灑落。 (6) 箕潁:箕山與潁水。相傳是許由避居之處。後用以比喻隱居或隱者的居所。
峻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個性嚴,不能容物。《晉書.卷四七.傅玄傳》:「然玄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簪帶,竦踊不寐,坐而待旦。」《北史.卷四○.李彪傳》:「性峻急,不雜交遊。」
深慮遠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謀遠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深謀遠慮」即深遠而周到的計謀與思慮,語見漢代賈誼的〈過秦論〉。〈過秦論〉內容主要講述秦朝治國的過失,收錄於《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中的一段提及陳涉的起義。陳涉,名勝,字涉,秦朝人,秦二世時與吳廣起兵抗秦,當時因天下百姓皆苦於秦朝政,故群起投入陳涉所率領的義勇軍。賈誼以為,陳涉的地位低微,擁有的武器不精良,他的軍隊也比不上過去齊、楚等九國,謀略與用兵之道更不及昔日的將士,然最終能取得勝利,完全是因為秦王不施仁義,所以自毀長城。文中說到陳涉「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ㄒㄧㄤˋ)時之士也」,把智識有限的陳涉對比於當時高官名將的「深謀遠慮」,如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