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45 ms
共 7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巡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來各處察看。清.崑岡《大清會典事例.卷二四○.戶部.關稅例》:「於各夷船將次回國時,嚴密巡查,遇有私載官銀,立即拏辦。」
|
課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徵收。多就賦稅而言。如:「每年五月,政府依法課徵所得稅。」
|
汗流洽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判決的訴訟有幾件?」周勃過去都是掌管軍事,對這些事情並不了解,只好回答不知。文帝又問:「國家一年的稅收支出又是多少?」周勃也太不清楚,只好又回答不知。文獻中使用「汗出沾背」來形容周勃對政事一問三不知,心裡感到十分著急、慚愧,汗流了滿身,背都溼透了。後來「汗流浹背」這句成語就由此演變而出,形容非常慚愧、驚恐的樣子。亦用於形容工作辛勞。
|
入不支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入不敷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入不敷出」,指收入不夠支出。出現這句成語的文獻如清朱彝尊的《竹垞詩話.卷下.臣士下.倪嘉慶》中,在明朝崇禎年間,邊患紛擾,流賊頻仍,戰事紛起十餘年。加上北方大旱,百姓無以為生,當然也就無力納稅,國家的支出多於收入,歲額缺至二百三十餘萬,國庫漸漸空虛。倪嘉慶是管理賦稅的長才,他針對財政空虛的問題,對崇禎皇帝提出非常切要的建言,無奈不被接受,後竟導致明亡。朱彝尊認為,如果當時崇禎皇帝能夠採納倪嘉慶的建言,也許明朝就能延緩滅亡的命運,實在是非常可惜。後來「入不敷出」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收入不夠支出。
|
王安石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有青苗法、募役法;商業政策有均輸法、市易法;兵制改革有保甲法、保馬法。此外還有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以及官制改革、倉法、學校制度等。青苗法是以政府的資金低利貸給農民。當時,大土地所有制已盛行,小農民在青黃不接或有不時之需時,往往向地主借錢米,利率高達百分之百。因此政府用平倉的米為資本,以利率百分之二十帶給農民,以免農民受地主高利剝削,防止小農民沒落,又可以增加國家收入。市易法則是將青苗法的原則用於都市,以低利貸款給中小商人,以免大商人剝削。當時,主戶均負有差役之責,即負責保管、徵收、運送兩 |
累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某一個數為基數,而按照等比級數(如2,4,8,16)或等差級數(如2,2.5,3,3.5)遞增。[例]我國的綜合所得稅採累進稅率,所得淨額越高的人稅率就越高。
|
收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收款項繳納於庫。如:「收繳所得稅」。
|
新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新制定的科律。《三國志.卷一二.魏書.何夔傳》:「是時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稅綿絹。」宋.蘇軾〈次韻子由送陳侗知陝州〉詩:「知君不久留,治行中新科。」
|
開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簽寫。如:「商店買賣貨物都要開立統一發票,作為政府徵稅的依據。」
|
本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舊時納稅的名目。指原定徵收的實物田賦。《明史.卷七八.食貨志二》:「十七年,雲南以金、銀、貝、布、漆、丹砂、水銀代秋租。於是謂米麥為本色,而諸折納稅糧者,謂之折色。」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