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
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二位。大寫作「貳」,阿拉伯數字作「2」。
數目是二的。如:「二人」、「二部曲」、「二百元」。
次第是二的。如:「老二」、「二姊」、「二手貨」、「二房東」、「二等兵」。
兩樣的。如:「不二價」、「三心二意」、「說一不二」。
|
青黃不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宋神宗熙寧二年,王安石為相,推行名為「青苗法」,俗稱「青苗錢」的財政新政。政府在每年農家經濟拮据時,分兩次貸款給農民。正月貸而夏還,五月貸而秋還,還本時納二分利息,以免受高利貸剝削,也可增加政府收入。歐陽修上書反對新法,認為此法是向人民放債取利。他在文章中具陳施行青苗錢不當的地方,他認為:「夏季的糧食錢在春天發放,剛好是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的時候,雖然不是每一戶人家都缺少糧食,但也有糧食不夠的,這還可以說是惠政。可是在麥子成熟、戶戶不缺錢糧的五月發放,就算不得『救濟困乏』,簡直就是向人民放債取利!」後來「青黃不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新穀還沒成熟,存糧又已吃完;亦用來比喻有...
|
紙上談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紙上兵注音︰ㄓˇ ㄕㄤˋ ㄅ|ㄥ漢語拼音︰zhǐ shàng bīng釋義︰猶「紙上談兵」。見「紙上談兵」條。
01.明.朱之瑜〈孫武子像贊〉:「楚亦霸國之餘烈,三戰及郢,遂無堅城,則十三篇非紙上之兵矣。」
02.明.劉三吾〈湘南雜詠〉詩三首之二:「鄂垣僅有湘南地,朝野猶誇紙上兵。」 參考詞語︰紙上譚兵注音︰ㄓˇ ㄕㄤˋ ㄊㄢˊ ㄅ|ㄥ漢語拼音︰zhǐ shàng tán bīng釋義︰即「紙上談兵」。見「紙上談兵」條。
01.清.魏源《聖武記.卷一三.武事餘記》:「今日動笑紙上譚兵,不知紙上之功,即有深淺:有一、二分之見,有六、七分之見,有十分之見。」
|
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心花怒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心情像盛開的花朵般舒暢快活。《文明小史》第六○回:「平中丞此時喜得心花怒放,連說:『難為他了,難為他了。』」《孽海花》第九回:「雯青這一喜,直喜得心花怒放,意蕊橫飛,感激夫人到十二分。」也作「心花怒發」、「心花怒開」。
|
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詞。英制的長度單位,也稱為英寸。一吋等於十二分之一英尺,合二點五四厘米(公分)。
|
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樂了一天」、「在水中悶了足足有二分鐘的氣。」
|
拖泥帶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麻谷山,師云:「某甲向這裡住也。」丹霞云:「住即且從,還有那個也無。」師云:「珍重。」有僧問云:「十二分教某甲不疑,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乃起立,以杖繞身一轉,翹一足,云:「會麼?」僧無對,師打之。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默然。其僧又問石霜:「此意如何?」石霜云:「主人勤拳帶累,闍黎1>拖泥帶水。」耽源問:「十二面觀音是凡?是聖?」師云:「是聖。」耽源乃打師一摑。師云:「知汝不到這個境界。」 〔注解〕
(1) 闍黎:即阿闍黎,佛教上指能教授弟子法式,糾正弟子行為,並為其模範的人。「阿闍黎」為梵語&a01.gif;c&a01.gif;rya的音譯,意譯為軌範師。〔參考資料〕另可參考:《五燈...
|
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警告、勸導。如:「勸戒」。《紅樓夢》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錯處,你倒是或教導我,戒我下次,或罵我兩句,打我兩下,我都不灰心。」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