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類化的他人(概括化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米德(G.H. Mead, 1863~1931)認為每一個人的自我是由社會經驗之中逐漸發展而成的。自我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個人的自我由特定他人或團體對自己的特殊態度所形成,譬如兒童從父母的期望、眼神或言語,想像自己即是父母所期望或描述的自我;此一時期的父母或特定的他人、團體等,均是個人成長歷程中的參照團體。自我發展的第二階段,個人的自我不僅是由父母、其他特定他人或團體的期望或態度所形成,而且是由個人所綜合歸納的周遭社會的共同價值、信念與態度,亦即所謂類化的他人或概括化他人所形成。
米德認為給予個人自我統一感的組織化社區或社會團體,均可稱為是類化他人;類化他人的態度即是整個社區... |
別無他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其他的辦法。如:「事到如今,別無他法,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
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人。《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他人之善,若己有之。」《三國演義》第一六回:「吾自不洩,只恐其事若遲,必被他人識破,事將中變。」
|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意謂他人的心意,我可以揣度出來;語出〔詩經‧小雅‧巧言〕。〔韓詩外傳‧卷四〕舉述一則齊桓公的故事,來闡發這句詩的意義。有一回齊桓公單獨和管仲謀畫攻打莒國,後來居然整個國都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桓公問管仲為什麼會這樣,管仲認為可能跟東郭牙有關係。桓公把東郭牙找來,管仲問東郭牙是不是他說出去的,他說是。管仲問他怎能知道要討伐莒國的機密。東郭才說「我聽說執政者有三種特別的表情,我憑著君王的表情判斷而猜測到這件事。」管仲問是那三種表情。東郭才說:「歡欣喜悅是參加典禮、欣賞音樂舞蹈之後的表情;憂愁哀傷是遇到喪事的表情;勇猛亢奮是準備打仗的表情。憑著這樣的區分,我就知道君王當時心裡...
|
他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們兩人。如:「他倆是雙胞胎,長得一模一樣,難以分辨。」
|
利他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創造他人幸福為目的的行為,進而追求他人或全體社會利益為目標的主張。由法國實證哲學家孔德(Auguste Comte)首倡。
|
他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日、別日。《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他日又復問政於孔子,孔子曰:『政在節財。』」《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怨謗之語,朕自當之,他日終為居人之利。」
|
排他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容其他事物在某種範圍內共存的性質。如:「排他性太強的人,不容易接受他人意見。」
|
他無長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身無長物」。見「身無長物」條。01.宋.樓鑰《攻媿集.卷一○四.知復州張公墓誌銘》:「性介特,不好華飾,圖史之外,他無長物。」
|
他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鄉。《三國演義》第九一回:「莫作他鄉之鬼,徒為異域之魂。」《紅樓夢》第四回:「他意欲捲了兩家的銀子,再逃往他鄉去。」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