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可以。《三國演義》第三八回:「此人無禮!便引我等到莊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紅樓夢》第一五回:「若令郎在家難以用功,不妨常到寒舍。」
|
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盛。《左傳.昭公五年》:「今君奮焉,震電馮怒。」《楚辭.屈原.天問》:「鮌何所營,禹何所成,康回馮怒,墜何故以東南傾?」
|
五十步笑百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鄰近各國的國君,沒有一個能夠像我這樣愛護百姓,然而鄰近的百姓不見得減少,我國的百姓也不見增多,這是何故?」孟子說:「大王,你是喜歡打仗的,就拿打仗這件事情來做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到了戰場上,戰鼓一響,兵刃相接便有勝敗,打敗了的,免不了要丟盔棄甲,奔跑逃命。在那些逃命的士兵當中,有跑得快的,也有跑的慢的。假如有一名士兵跑的慢,只逃了五十步,看見前面另一個士兵跑的快,逃了一百步。他因此就嘲笑逃一百步的士兵『貪生怕死』,說自己膽量大,不怕敵人追擊,這樣對不對呢?」梁惠王聽了說:「當然不對,那士兵只不過是因為自己跑得慢而落後五...
|
格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陳確〈與張考夫書〉:「弟言極樸直,雖三尺童子讀之,皆了然言下,而學道家每格格不入,未知何故?」
|
狹路相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營丘士性不通慧。每多事,好折難,而不中理。一日,造艾子問曰:「凡大車之下,與橐駝之項,多綴鈴鐸,其何故也?」艾子曰:「車駝之為物,其大,且多夜行,忽狹路相逢,則難於回避。以藉鳴聲相聞,使預得回避爾。」營丘士曰:「佛塔之上,亦設鈴鐸,豈謂塔亦夜行而使相避耶?」艾子曰:「君不通事理乃至於此!凡鳥鵲多託高以巢,糞穢狼藉。故塔之有鈴,所以警鳥鵲也。豈以車駝比耶?」
|
罪魁禍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罪魁」:宋.文天祥《指南錄.卷一.紀事》先是,予趣平江,入疏言:「叛逆遺孽,不當待以姑息,乞舉春秋誅亂賊之法。」意指呂師孟。朝廷不能行。至是,文煥1>云:「丞相何故罵煥以亂賊?」予謂:「國家不幸至今日,汝為罪魁2>,汝非亂賊而誰?三尺童子3>皆罵汝,何獨我哉!」 〔注解〕
(1) 文煥:指呂文煥。生卒年不詳。呂文煥是南宋末期將軍。他統領南宋軍隊與蒙古軍交戰,死守襄陽五年,因得不到後援,孤軍奮戰而終於降敵。
(2) 魁:為首之人。如「文魁」、「花魁」。此處「罪魁」,指帶頭為惡的人。
(3) 三尺童子:指未成年的小孩子。 2、「禍首」:《東觀漢記.卷一五.申屠剛》申屠剛,字巨卿,扶風人...
|
袖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三國演義》第四六回:「今日公瑾怒責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顏苦諫;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觀,不發一語?」
|
風馬牛不相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僖公四年》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1>處南海,唯是風2>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 〔注解〕
(1) 寡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2) 風:雌雄因相誘而相追逐。一說通「放」。
|
深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深思」:戰國楚.屈原〈漁父〉(據《文選.卷三三.騷下》引)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世人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皆濁,何不淈其泥1>而揚其波2>?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3>而歠其醨4>?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復與言。 ...
|
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受人招待而表示客氣的話。如:「叨擾」。《水滸傳》第二六回:「小人不曾與都頭接風,何故反擾?」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