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況、何況。《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師老矣,何故退?」《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
如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04.《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卿久不蒞任,朕心懸懸。今見卿來,如魚得水,卿何故出此言耶?」
退避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衛,且私許復曹、衛。曹、衛告絕於楚。子玉怒,從晉師。晉師退。軍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師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矣?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背惠食言,以亢其讎,我曲楚直。其眾素飽,不可謂老。我退而楚還,我將何求?若其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眾欲止,子玉不可。
隨波逐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八四.屈原列傳》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1>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 〔注解〕 (1) 凝滯:停滯不動。
躍然紙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薛雪1>《一瓢詩話》(據《清詩話》引)玉溪〈錦瑟〉一篇,解者紛紛,總屬臆見。余幼時好讀之,確有悟入,覓解人甚少。此詩全在起句「無端」二字,通體妙處,俱從此出。意云:錦瑟一絃一柱,已足令人悵望年華,不知何故有此許多絃柱,令人悵望不盡;全似埋怨錦瑟無端有此絃柱,遂致無端有此悵望。即達若莊生,亦迷曉夢;魂為杜宇,猶託春心。滄海珠光,無非是淚;藍田玉氣,恍若生煙。觸此情懷,垂垂追溯,當時種種,盡付惘然。對錦瑟而興悲,歎無端而感切。如此體會,則詩神詩旨,躍然2>紙上。 〔注解〕 (1) 薛雪:西元1681∼1770,字生白,號一瓢,清蘇州人。是清代醫學家,也是詩、書、畫家,他的《一瓢詩話》是論詩...
滔滔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竭!創古迄今,舳艫相接。思盡波濤,悲滿潭壑。煙歸八表,終為野塵。而是注集,長寫不測,修靈浩蕩,知其何故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何故、為何、怎麼。《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其得意若此,則胡禁不止?」
眾志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語.周語下》二十四年,鍾成,伶人告和。王謂伶州鳩曰:「鍾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1>之,則為和。今財亡民罷2>,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3>好,鮮4>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5>。』三年之中,而害金6>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鍾不和。 〔注解〕 (1) 樂:贊成。 (2) 財亡民罷:浪費金錢,又使民眾勞苦不堪。罷,通「疲」,勞累。 (3) 曹:群眾。 (4) 鮮:音ㄒ│ㄢˇ,很少的意思。 (5) 眾口鑠金:眾口所毀,雖金石猶可銷。見「眾口鑠金」。 (6...
嘔心瀝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藩令〉:「一丸之土可封函谷,半紙之翰能下聊城。而不以富貴為榮,不以妻孥為念。瀝血叩心,枕戈嘗膽,其何故哉?」(源) 參考詞語︰嘔出心肝注音︰ㄡˇ ㄔㄨ ㄒ|ㄣ ㄍㄢ漢語拼音︰ǒu chū xīn gān釋義︰比喻費盡心思。見「嘔心瀝血」條。 01.宋.劉克莊〈梅花十絕〉之九:「嘔出心肝撚短髭,籬邊沙際動移時。」
以卵擊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以卵投石」之典源,提供參考。 #《墨子.貴義》1>子墨子北之齊,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殺黑龍於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聽,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謂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若用子之言,則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圍心而虛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子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2>者,是猶舍穫而捃粟3>也。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猶以卵投石也,盡天下之卵,其石猶是也,不可毀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