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秦、漢時的武職。為皇帝的侍從官。如秦漢時有五官、左、右中郎將,東漢時有五官侍郎、五官郎中諸官。
人傑地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了一會兒,王勃捲起袖口,揮毫即書。閻都督見是一個少年動筆,不太高興,走出大廳,憑欄眺望江景,並囑咐侍從將王勃寫的句子,隨時抄給他看。 才過一會兒,侍從抄來《滕王閣序》的開頭囚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輕,地接衡廬。”這四句的意思是:滕玉閣所在之處過去屬南昌郡治,現在歸你洪州府。它的上空有冀、鞍兩墾,地面連接衡山、廬山兩山。閻都督看了,認為這不過是老生常談,誰都會寫,一笑置之。其實,這十六個字把南昌的歷史和地理的概況都交代清楚了,縱橫交錯,起...
魂不附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靈魂脫離肉體。形容驚嚇過度而心不自主。《三國演義》第八回:「不多時,侍從將一紅盤,托張溫頭入獻。百官魂不附體。」《初刻拍案驚奇》卷三:「猛見他抬起頭來,東山仔細一看,嚇得魂不附體,只叫得苦。」
嫋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柔美修長的樣子。唐.李白〈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池南柳色半青青,縈煙嫋娜拂綺城。」也作「裊娜」、「嬝娜」。
劉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年。官終中壘校尉,故後世稱“劉中壘”。 著作及觀點劉向早年適應宣帝喜好辭賦的需要,與宣帝周圍的文學侍從一起從事辭賦寫作。《漢書•藝文志》載其辭賦三十三篇。現除少數殘篇斷句外,皆不存。唯有《九歎》存於《楚辭》之中。這是他後期典校經書時,為“追念屈原忠信之節”而作,其中寄託了他的身世感慨。劉向校書時,輯《楚辭》十六篇,其中即有《九歎》。後由東漢王逸作注,名《楚辭章句》,是現存最早的《楚辭》傳本。劉向的文章保存下來的多是一些奏疏和校讎古書的 “敘錄”等。其著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劉向的散文,敍事簡約,娓娓動聽...
言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章著述。《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虞丘壽王、東方朔、枚皋、王襃、劉向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
學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職官名。魏晉南北朝始設,為掌管典禮、撰述的官職;唐開元年間設置學士院,稱為「翰林學士」,為文學侍從,參理機務,起草詔書。
楚弓楚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王出遊時遺失了弓箭,卻不叫侍從去尋找,因為楚王認為他雖然在楚國丟了弓箭,但仍會由楚國人得到,並不算損失。見《孔子家語.卷二.好生》。後以楚弓楚得比喻利益不流失外溢。
枚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概述枚乘,字叔,淮陰人,是漢代初年重要且著名的賦家。他的生活時代約在景武帝之間,曾經擔任弘農都尉,又遊歷吳、梁等地,做過吳王劉濞、梁孝王劉武的文學侍從。後來漢武帝聞慕其名,便派車迎接他來京師,但沒想到於半路上便因老邁而亡了。 作品及貢獻他的作品有最可靠的只有〈七發〉一篇,這篇賦在賦史上有著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雖然不是以賦為名,但已形成了漢賦的體制,自它而後傚作者紛紛(如〈七激〉、〈七興〉、〈七說〉等等),甚形成一種以七為名的一種專門賦體。
爨桂炊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燒柴如同燒桂,煮米如同煮玉。形容物價昂貴,生活困苦。宋.司馬光〈答劉蒙書〉:「光雖竊託跡於侍從之臣,月俸不及數萬,爨桂炊玉,晦朔不相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