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0.6363 ms
共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特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一切與新聞直接或間接有關的事件,運用文學上的寫作技巧所作的特別報導文字。[例]記者將此一事件寫成特寫刊登於報上。
|
讀者投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新聞媒體在不經潤飾,或以不傷原意的前提下,僅作文字潤飾以刊出讀者的來信。內容性質大部分為個人經驗或事件的說明,當下公共事務、新聞事件的意見表達等。如:「讀者投書可以反映社會,可促進社會多元化。」
|
詹宏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假。之後詹宏志便到幼獅文藝兼差美術編輯,待遇比家教還好。有一次一位作家心血來潮,畫了幾幅畫希望能被刊登。幼獅文藝以文字為主,主編頗感為難,他試探性地問詹宏志有什麼看法?詹宏志回答:「一般是先有文字,然後幫文字配插畫;那麼,何不顛倒過來,幫這些畫配上文字?」隨後詹宏志替圖畫配上文字,主編大為讚賞,於是又在幼獅文藝得到文字編輯的工作機會。詹宏志因家境關係,必須及早自立,把握住每一個機會,全力以赴。詹宏志台中一中的同班同學,高檢署檢察官陳瑞仁評價詹宏志為:「在逆境中求上進的人。」「詹宏志讀大學時因身體不適心臟開刀,差點休學,...
|
圖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畫、照片、拓片等的統稱。[例]這本雜誌時常刊登各國的旅遊圖片,即使讀者不出遊也能飽覽各國風光。
|
王爾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爾德還沒有獲得一個文學獎項,但服裝惹眼、談吐機智、特立獨行的他在倫敦社交界已經小有名氣,一些雜誌甚至刊登着諷刺他的文章。1882年,王爾德在美國作了一個精彩的巡迴講座,兩年後他與康斯坦斯•勞埃德(Constance Lloyd)成婚,兩個兒子西里爾(Cyril)與維維恩(Vyvyan)亦分別在1885年與1886年出生。 婚後 1887年,王爾德成為一家婦女雜誌的執行總編輯,在雜誌上發表了他的一些小說、評論和詩。王爾德的作品以其詞藻華美、立意新穎和觀點鮮明聞名,他的第一本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發表於1891年,之後他...
|
鍾曉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朱天心,投入以台灣為土壤的《三三集刊》,定下日後文字深埋「張腔」的幼芽。 2000年之前的作品分別刊登於香港時報(已停刊)、當代文藝、大拇指半月刊(已停刊)、素葉文學、及台灣三三集刊、聯合報等。 自小說作品《遺恨傳奇》出版後,鍾曉陽停止公開作品,並消失於香港及台灣的文壇。曾參與電影導演王家衞《2046》字幕創作及擔任電影《鐵三角》(林嶺東導演的一段)的編劇。經過十年封筆,鍾曉陽於2007年09月開始在香港報章上再度執筆刊載散文作品。作品《停車暫借問》於2001年被改編為電影,又名《煙雨紅顏》 (台灣版),導演劉德凱,江...
|
司馬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鷹揚》、《人在江湖》等大多數成名作。1970年,因故一度輟筆,偶有所作,則以「天心月」為名,在香港報刊登載了《強人》、《極限》諸小品;1980年後,拾筆欲重回江湖,復因病魔纏身,無法專力投入,僅有《飛羽天關》(未完)、《飄花零落》兩種。參考資料:中文維基百科http://www.knight.tku.edu.tw/knight/people/3461/z08.htmhttp://zh.wikipedia.org/zh-hk/%E5%8F%B8%E9%A6%AC%E7%BF%8E責任編輯:謝靜雯
|
李寶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李寶嘉2 生平3 著作4 評價 李寶嘉 李寶嘉,字伯元,號南亭亭長,江蘇武進人,生於一八六七年,歿於一九零六年。 生平 他少有才名,擅長詩賦和八股文,曾以第一名中舉,卻未曾中舉,因而對社會抱有不滿。三十歲來到上海,先後創辦了《指南報》、《遊戲報》、《世界繁華報》,這幾種報紙經常刊登一些妓館,戲院的消息及戲謔文字,是有較濃厚文藝氣息的小報,為後來文藝報刊先導。他還擔任過著名小說期刊的主編。故後人常稱其為「小報界鼻祖」。 著作 《官場現形記》為李寶嘉最長之作,也是四大譴責小說中寫得最好。《官場現形記》共六十回,...
|
劉慕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獲台灣省婦女寫作協會小說獎;民國七十年,散文「家國劫成」一篇,參加聯合報「我的三十年」徵文入選得獎,刊登於聯合報副刊。小說創作,多取材自生活經驗,鄉土氣息濃厚。代表作品為短篇小說集--《春心》為個人創作外。 作品 個人著作《春心》《小說家族》(朱西寧/劉慕沙/朱天文 合著)《帶我去吧,月光:台灣住家五人作品集》(朱西寧/劉慕沙/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 合著)翻譯《無情.厄運》/吉本芭娜娜(日)《甘露》/吉本芭娜娜(日)《換取的孩子》/大江健三郎(日)《優容童子》/大江健三郎(日)《拇趾P紀事》/松浦理英子(日)《紫鈴蘭...
|
籃球的由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二一年才轉化成一個字「Basketball」。一八九二年一月,Naismith的十三條籃球規則正式刊登在春田學校的校刊(三邊報)上。當年三月十一日,有史以來第一場正式公開比賽上場,比賽的兩隊是春田學校的老師聯隊與學生隊,現場有兩百多名聞風而至的觀眾,結果學生隊以五比一獲勝。籃球的演進在前二十年非常緩慢,如籃板在一八九六年才發明使用,到一九二九年才開始由兩位裁判執法。在一九零四年奧運表演賽是由懷頓學院、赫瑞姆學院和摩門大學(現楊百翰大學),打了一場室外冠軍賽。結果赫瑞姆學院分別以25比20打敗懷頓學院,以25比18打敗摩...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